7月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暨“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党建研究院、复旦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与会者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和实现路径,共同谋划中共党史党建学的顶层设计、研究范式、教材设计、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等关键性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与时代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其研究必须完整把握党的领导的根本性规定,将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同中国式现代化联系起来,将其置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审视,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同思考。
求是杂志社原社长、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贡献和重要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的重大成果。全面完整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就需要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科学内涵和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战略支撑、独特优势、重大原则和世界意义,深刻把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途径、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关键问题。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和具有旺盛创造力的,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研究员认为,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具有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和引领社会革命的双重意义,这两个维度的意义最后都落脚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上。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包括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彻底的革命,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关系的革命论。自我革命为党的建设找到了新的途径,也为党领导社会革命提供了新的动力机制。因此,党的自我革命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增强党引领社会革命的能力,最终促进了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两者相辅相成。这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现代化的成功将会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传统中能够进行现代性转化的因素,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继承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质也会促成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交汇;三是中国的现代化一定是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实现现代化,而非西方化,最终落脚点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认为,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中研究。一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研究,总结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模式的超越。二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进行研究,总结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过程、基本经验和教训。三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研究,突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四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两个大局”下研究,重点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逻辑。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郭定平认为,要保持理论的清醒和自觉,重新思考和阐释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推动概念创新、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学术研究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本质的认识,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等内容。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没有在政党、政党政治、政党体系中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现今研究的重点是要将已有的概念和理论融会贯通,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学理论体系。
推进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建设
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推进党史与党建之间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良性互补,增强协同性和互动性;需要加强整体统筹,夯实教材与课程设计、学科期刊建设、人才培养、资源支撑等薄弱环节。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指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现已成为显学,要全面把握党史党建及其工作的基本内容,及时做好高校党史党建学科的统筹协调工作,推进学科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清晰界定党史的内涵和党史工作的内容,党史可分为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党史工作则进一步细分为党史研究、党史资料征集、党史学习、党史宣传、党史纪念活动和党史建设等6个方面。另一方面,要从系统安排和全局部署的高度,探索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基本学科框架,科学细致地做好学科研究规划、教材编写、学生招生等工作。
中央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庭大研究员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党史与党建的关系、党史党建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关系。党史侧重于历史性研究,党建侧重于现实性研究,呈现的对象都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党史和党建研究要整合为一个共同体,既有党史的纵深支撑,又有党建的归纳延展,从而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同时,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增强一级学科意识,以中国共产党作为完整的研究对象,科学合理划分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界限,把握好二级学科之间合与分的关系。二级学科的设计则必须加强政治性,以长远、宽广、纵深和整体的视野认识和把握学科规律,逐步使党史党建学科由各自为政走上融合发展之路,力求在理论建构方法论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认为,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必须重视课程建设,尤其是要将学科发展与思政课联系起来,开设中共党史课程。主要的理由有三点:一是以往党史党建内容边缘化,学生学习概论课和纲要课缺乏历史的根基,因此可以将纲要课和概论课合并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同时重点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原有的课程适当调整,做到“少而精”;二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四史”的核心是党史,开设党史课程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提供了课程支撑;三是党史课有助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欧阳军喜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要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建构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教学体系。其中,中共党史学科是中国共产党在建构自己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建立起来的,其因党而生,因党而兴。因此,相关知识体系和基本框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教学体系,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必须回应新征程上长期存在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和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健全领导制度体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教授指出,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途径。从本质上看,党的自我革命就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这要求我们党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做斗争。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长期存在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必须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和永恒课题,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他看来,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关键在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形成一整套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研究员指出,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新时代党的理论建设要关注五个重要环节和四个重要关系。五个重要环节分别是:在理论探索中确立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在理论创新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在理论斗争中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在理论武装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在理论践行中不断把科学思想转化为发展实践。在进行理论武装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关系、“老祖宗”与新创造的关系、教育群众和引领群众的关系、理论武装和思想斗争的关系。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认为,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革命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革命者,革命精神永远不能丢弃。中国共产党既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也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两个伟大革命”论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怎么看待革命,怎么进行新的革命,以及这种新的革命的重大意义。两者之间存在革命领域的关联性和革命事业的贯通性: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长期执政的政治地位决定我们党既要向内推进自我革命,也要以自我革命为动力机制推进社会革命;二是党的革命者逻辑始终没有改变,自我革命始终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而社会革命则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鲜明主题。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刘靖北教授认为,要深入归纳和总结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内容、基本经验和基本理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内容包含了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到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各个方面、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等内容。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落实维护党的领导的政治责任等10个方面的内容。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理论主要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构建出党的政治领导理论、思想领导理论、组织领导理论、民主集中制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群众路线理论等。
复旦大学党建研究院院长、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刘红凛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论断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制度逻辑。在他看来,领导权问题和民心向背问题是党的领导的一体两面,领导权决定革命建设的前途命运,而民心向背又决定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因此,新时代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把党的领导权贯穿到党的各项事业之中,健全领导制度体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从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角度看,要加强对党的领导体制与领导方式、领导制度与民主集中制、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的研究,着力建构党的领导学。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本文作者:王珍 孟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