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计琳 通讯员 顾晓英)“交通历史发展蕴藏着民族复兴契机”“党史融合营销理论帮助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近日,上海大学教务部、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举办教师教学沙龙,...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计琳 通讯员 顾晓英)“交通历史发展蕴藏着民族复兴契机”“党史融合营销理论帮助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近日,上海大学教务部、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举办教师教学沙龙,共同为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各门课程“把脉开方”。
上海是全国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理念的城市,上海大学作为“中国系列”课程的策源地,自2021年起,学校启动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建设立项工作,采取项目牵引机制,通过“申报—评审—研修—实施—成果”的闭环管理,引导教师做深做实做活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融入队伍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2021年度,上海大学立项首批58门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2022年度,学校立项第二批26门示范课程,涵盖人文社科、理工、经管、艺术等领域的16个学院。连续两届,建设课程共84门,课程负责人中不乏“长江学者”、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杰青等。
党史教育如何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课、思政课、公共基础课?教师自有妙招。他们在专业课和党史教育组合创新的“化学”反应中推进课程质量的提升,传递了新的育人价值。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马中良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讲述微生物体系的发展历程;外语学院教师于梅欣结合百年党史进程,开展对语言与社会辩证关系的解读;悉尼工商学院王有森、陈影等教师巧妙挖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决策智慧和变革思想中蕴含的管理技能。
他们也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吸收丰富的党史资源,既突出专业特点,又带来美的享受。上大上海电影学院青年教师杨洋通过纪录片创作课程,与学生共同研讨、展开实践创作;美术学院教师马琳从策展角度叙说党史中红色美术的中国故事,分享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怎样为“艺术管理概论”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高度、新观念、新方向。
据悉,上海大学课程思政体系覆盖全学段学生。这些课程以点带面,带动广大教师自觉承担课程育人责任,自觉融波澜壮阔的党的百年历程于各类课程教学,让更多学生爱上这些“有颜值有言值有研值”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