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黄河宁,天下安。晴天的冬日,黄河两岸总是一幅美好的图景:草滩上两小无猜的儿童奔跑嬉戏,跑马场上三五好友策马扬鞭,临水处才子佳人浅吟低唱。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黄河风景依然,...
|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黄河宁,天下安。
晴天的冬日,黄河两岸总是一幅美好的图景:草滩上两小无猜的儿童奔跑嬉戏,跑马场上三五好友策马扬鞭,临水处才子佳人浅吟低唱。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黄河风景依然,奔腾依然。12月15日,黄河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在我市举行,论坛嘉宾将从黄河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角度,共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计,同声讲好“黄河故事”,同频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岁岁安澜幸福年
历史,总是在标志性节点上镌刻永恒;时间,总是在回溯过程中彰显不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等重大水利工程。我市社会各界关注治水、聚力治水、科学治水,确保黄河及其他河流岁岁安澜,造福于民。
自2020年4月以来,我市不断巩固深化“党政领导、应急统筹、河务支撑、部门协同、群防群控”的黄河防汛抢险机制,河务、应急、公安、水利、消防、电力等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责任体系。
三年来,沿黄各县(市、区)共计投资1.45亿元,用于修建防汛道路、工程加固改建、补充防汛物资等。尤其2021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长历时、大流量、高水位罕见秋汛,全市上下锚定“人员不伤亡、滩区不漫滩、工程不跑坝”的防御目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会商研判部署,分管领导坐镇指挥、统筹协调,1600余名群防人员与黄河专业队伍昼夜巡查防守,整个秋汛历时30多天,共完成14处工程151道坝垛抢险加固,共同筑起守护黄河安澜的铜墙铁壁。
为全面提高抢险队伍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新乡河务局每年邀请上级黄河防汛抢险专家授课,对市、县、乡、村各级行政负责人、群防骨干及黄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黄河风景美如画,稻花香里说丰年。
正是黄河得到有效治理,才有了沿岸农业丰产丰收、人民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生态黄河美如画
冬日傍晚,温柔的晚霞洒在黄河弯道上,大河波光粼粼;横跨大河的高架桥上,列车飞驰而过。这样的画面经常定格在摄影师的镜头里,美丽的景色给人愉悦和惊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加强沿黄生态修复、涵养、重塑,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探索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本次黄河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的会场所在地平原示范区,多年来持续加强黄河生态治理,逐渐打造成农旅产业融合发展高地。
近年来,平原示范区持续开展整治盗采挖砂、打击倾倒垃圾、拆除违章建设、治理“小散乱污”歼灭战,清零多处环境问题,分批关停“小散乱污”企业。同时,疏浚灌溉体系,建设生态绿廊,实现了滩区从百里黄沙到绿色廊道、从风沙肆虐到造福一方的绿色转变,成为全省四个生态廊道重点示范工程之一。
坚持生态协同治理,注重农文结合,挖掘乡土人文,平原示范区不断打造全域旅游,建设田园综合体,导入产业项目。如今,在“荷塘月色”渔嬉赏莲,在“桃花源里”采摘林果,在“田园牧场”策马奔腾、在“蜜林槐香”丛林趣玩,在“海棠依旧”识鸟闻香,越来越成为游客们的选择。
今天,平原示范区紧紧抓住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落位建设的战略机遇,推动建设总规划面积1476平方公里的中原农谷,聚焦种业创新,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力争构建百亿级种业产业集群。
文化赋能激活力
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流传着无数黄河故事。
走进平原示范区黄河稻米文化博物馆,从一粒米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变迁,无论是作为研学基地还是文化景点,都是人们不可多得的好去处。在草坡书画研究院,从精彩的书画作品中,看到世代耕种的农民对艺术追求的孜孜不倦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从张良刺秦到毛遂自荐,从官渡之战到黄袍加身,源自黄河的历史典故在历史的长河里生动依旧。今天,流传于黄河滩区带领乡亲致富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尚广强,无臂主播孙亚辉的事迹,以及无数创业者的奋斗故事,无不时刻鼓舞着滩区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今年,全市文旅系统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抓机遇、推文创,上项目、促发展,创品牌、扩影响,以务实之举丰富出彩新乡的生动实践。此外,还通过积极开展文化遗产展示、加大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加快箜篌文化“第一乡”建设步伐,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和文明交流互鉴,讲好黄河故事、传播新乡声音。
今天,我们迎来黄河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论坛期间,专家学者将以专业的视角、独特的见解、全新的理念,分享黄河故事、畅谈黄河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