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抉择 ——百岁退伍老兵马长顺的本色人生

2022-08-01 09:25:14 来源:  点击:  收藏

 图为百岁老兵马长顺。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云 通讯员 职福利 摄题记当战争的硝烟散去,历史进入一泓平滑宽阔的缓流时,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是否记得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

 
图为百岁老兵马长顺。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云 通讯员 职福利 摄

题记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历史进入一泓平滑宽阔的缓流时,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是否记得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零下40℃严寒中穿着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他们以惊人的牺牲为我们换来了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向他及他的战友们献上我们崇高的敬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荣

见习记者 王亚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获嘉县城关镇前李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这歌声,唱了近70年。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马长顺,仿佛不是一位百岁的老人。这两年,虽然他记忆模糊,与人交流困难,但依然可以站立行走,只要走进他家,常常能听到他那高亢的歌声……

这天正值周末,亲人们都围坐在马长顺和老伴身旁,一起观看电影《长津湖》。冲锋镜头下,一个个战士倒下去,一个个战士冲上来,血肉横飞间让人忍不住落泪,老人从椅子上坚强地站起来,缓缓举起左手,庄严地行了个军礼!

追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老人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过去。

无畏

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父亲曾对我说,到了朝鲜战场,就没想过要活着回家。”老人的大儿子马光海向记者讲述了那段过往的岁月。

1950年10月份,马长顺所在的部队从福建东南沿海解放台湾前线出发,秘密进入朝鲜参加战争。马长顺所在的连是机炮连,马长顺又是第9兵团27军80师240团2营机炮连班长。

进入朝鲜后,马长顺所在的部队昼伏夜出,行军7个昼夜后,到达了预设的埋伏区。行军路上夜黑路滑,险象环生,他一不小心跌落山涧,连人带枪架在树杈上,战友们急忙用绑腿接起来把他救了上来。11月27日夜间,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战士们冒着大雪、严寒、饥饿和疲劳,拿着落后的武器装备同美国海军陆战1师进行殊死较量。11月28日,美军利用装备优势和空中支援疯狂反扑和拼死突围,美军炮弹像雨点一样砸在我军阵地上。马长顺所在的机炮连自然成为美军攻击的目标。

马光海告诉记者,父亲曾回忆说,“天刚蒙蒙亮,美军轰炸机就开始了地毯式疯狂轰炸。大家来不及去抢救战友,只能躲在战壕里。等到美军飞机驶离后,才能前去查看情况。”

在美军的疯狂攻击中,战斗中的马长顺右臂不幸被炮弹砸中昏死过去,等他醒来才知道,原来是一名牺牲的战友压在了自己身上,才让他躲过了美军的二次击杀,被救起后回到国内养伤。

1922年出生,1948年3月参军,1949年3月入党,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每一次战斗都冲锋在前——这位牧野大地的硬汉,在战火硝烟中无惧生死、冲锋陷阵,获得过多枚奖章。

其实,这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本可以选择卸甲归田,不用九死一生。

那是1946年9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扩充军队,在民间强制征兵,24岁的马长顺被迫离开了妻子和刚满6个月大的儿子。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48年3月2日,解放军的队伍进入山东周庄,收编了当地的国民党军队。“当时解放军让国民党军队的官兵自己选择,想加入解放军的可以和他们一起走,想回家的共产党军队会给两三块大洋当路费。” 马光海说,那年父亲26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着共产党干革命。

自此,那个在国民党部队里连枪栓都拉不开的人,变得浑身是劲,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由于思想进步,作战英勇,马长顺于1949年3月1日在安徽徐县加入中国共产党。

荧屏上不断传来冲锋号的声音,穿过战火硝烟和战场残骸,老人仿佛看到当年战友们一个个倒下的身影……也是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马长顺右侧肘部被炮弹炸伤,不得不退出战斗。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严重冻伤的左腿,就在前几天刚刚做了第五次消融手术。

无悔

伤愈后的马长顺,右手臂去掉了一根桡骨,上肢萎缩,肘及腕关节萎缩,只能处于半屈伸状态,被评为二级甲等残废军人(2005年伤残等级套改为因战五级伤残军人)。

1955年5月,在当时的省荣康医院疗养的马长顺,又作出了一个闪电般的决定:放弃优厚的疗养待遇,退役回农村投身农村建设。

“马长顺回来了!”平静的前李村沸腾了。欢庆中,大家一致拥护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0年。从此,一个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功臣,藏起了功与名,开启了另一个新战场。

上任后,马长顺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特别能吃苦,任劳任怨,事事带头,干在群众前面。据当年的村妇女主任马良凤回忆:“老马干起活来,完全不像胳膊有残疾的人,收麦子的时候,能堆十几米高的麦秆堆。年轻人干多少,他也干多少,甚至比年轻人干得还多。”

在村里,大家都怕马长顺,因为他是“不占集体一分,不吃公家一嘴”的人。

今年80多岁的张建国,曾与马长顺“搭过班”。1958年,马长顺同大家一起去县城拉化肥,当时没有汽车,靠人力平车拉。路过一个早餐点时,张建国说:“叔,一大早大家就出来了,也没吃饭,肚子都饿得咕噜咕噜叫,咱买点儿稀饭、馒头吧?”马长顺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吃饭报销不得花大队的钱,咱忍一忍就过去了。”

至今让前李村人骄傲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别人还在为吃水发愁时,他们已经喝上了自来水。

1985年初,由于水资源短缺,前李村人吃水经常要跑到几里外的土井旁挑水。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马长顺决定在村子里架设自来水管道。虽然资金短缺,又没有施工机械,但这些都难不倒他。他带领大家说干就干,大半年之后,自来水管道终于修通了,前李村也成了镇上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子。

70多年来,从革命军人到回乡务农,马长顺的职业、职务发生过多次变化,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初心,公正无私的党性原则、以身作则的高尚品格、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未变。

70年来,不管有多难,他从未向组织伸过手。如今,每个月领取近3000元津贴时,他总是心满意足。

有人替他惋惜:“立了不少功,当初要是留在休养院,津贴现在也得万把块了。”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好多都战死在朝鲜战场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去邀功啊!”讲起这些,老人声音颤抖,泪水盈满眼眶。

无声

同挚爱的人在一起,多苦都是甜。

战争期间及之后的几年,村里人都以为马长顺已经不在人世了。1951年春节刚过,一封来自石家庄军人疗养院的信件寄到了马长顺家中。几行字歪歪扭扭,像是用左手写的,但信的内容却在村里传开了:“马长顺还活着,在朝鲜战场上受伤并立功了!”

5年杳无音信,对妻子张玉青可谓是日夜煎熬、度日如年。随即亲戚朋友帮忙凑齐了路费,娘儿俩坐火车辗转来到了石家庄。夫妻俩见面恍如隔世,抱头痛哭,千言万语,化作无尽的泪水。虽然父子见面宛若路人,好在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夫妻俩生养了3个孩子。大儿子马光海当了一辈子农村会计,二儿子马光江在新乡铁路机务段工作,业务拔尖,多次获得单位表彰奖励。女儿马光霞凭自己的本事,上学、工作,从科员干起,一步步成为县里的干部。

如今,最大的儿子也快80岁了。形容自己眼中的父亲,他用了两个词:“勤劳、善良。”

上世纪60年代,附近村民韩巨元的媳妇生了一场大病,急需用钱。韩巨元辗转找到马长顺帮忙,马长顺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的残疾补助,给了他几十元钱。韩巨元十分感动,说等有钱了一定还上。两年之后,马光海想起这件事,就追问父亲。可马长顺却说:“咱不要了,他们家肯定是特别困难,咱们的钱能帮到他们就是值得的。”谁知,10年之后,韩巨元带着钱来到马长顺家,泪流满面地感谢马长顺当年的帮助。

如今,马长顺老人和他的老伴张玉青伉俪情深,都已走过百年人生,五世同堂、家庭和睦、其乐融融。3个子女、6个孙子,都是党员。

老英雄刻在骨子里的务实、公正、节俭、感恩之精神,他的孙子、孙女、外孙也学到很多。“他因伤退役,心里总有些遗憾,所以也希望我也能够到部队去保家卫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没当兵,他有些失望,不过外公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外孙张华说。

2019年,马长顺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荣获由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日落时分,随着电影《长津湖》的落幕,小院里再次响起马长顺嘹亮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从老人这根植于内心的歌唱,人们读懂了一名中国军人的生死抉择,也更觉肩头使命如山。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