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做强小麦“芯片” 助力端稳中国主粮饭碗

2022-05-24 18:51:37 来源:  点击:  收藏

程明辉 王玉兴编者按: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小小一粒种子,始终让...

程明辉 王玉兴

编者按: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小小一粒种子,始终让总书记牵挂于心。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外销量均居全国首位,“中国粮仓”地位举足轻重。河南夏粮连年丰产丰收,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良种的支撑。

谷雨麦挑旗。

春天的中原大地,万顷碧绿。微风拂来,清香阵阵,麦田沙沙作响。从黄河两岸到淮河之滨,到处生机勃勃,历经寒冬洗礼的小麦,长势正旺。

与此同时,在河南省农科院实验室,小麦专家正潜心育种。遗传分析仪、测序仪……一台台实验设备,科技感十足。通过这些设备,专家可以更精准地找出影响小麦性状的优异基因。

李元智(右)正在察看麦田长势。人民网 程明辉摄

广播良种,助力夏粮丰产丰收

4月20日,位于黄河故道的新乡市延津县大柳树村,刚刚经历一场春雨,翠绿的麦田一望无垠。沐浴雨水后的麦苗,铆着劲拔节孕穗。58岁的种粮大户李元智一边观察苗情,一边和专家交流田管意见。

“尽管去年的暴雨影响了播种时间,但专家推荐的品种好,加上管理得当,今年的产量和收入都有保证。”瞅着一畦畦喜人的麦苗,李元智充满期待。

李元智提到的小麦品种叫“百农207”,由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欧行奇主持培育。因其品质好、产量高,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十三五”小麦首位重大品种。“去年,我托管的8000多亩土地,亩产接近1300斤,为农户增收300多万元,预计今年还会有所突破。”在这位种田“老把式”眼里,良种是他丰产增收的“新法宝”。

“河南小麦平均亩产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800多斤。据有关资料统计,良种起到的增产作用达到了45%以上。”提及小麦良种的价值,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赞不绝口。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河南省自育的小麦良种可谓百花齐放。“百农系列”“周麦系列”“郑麦系列”……一大批小麦良种扎根田野,为河南实现夏粮“十三连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河南小麦年均播种面积超过8500万亩,居全国第一。其中,85%以上都是河南自育的品种。”雷振生介绍,“这些小麦品种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具备抗倒伏、抗旱、抗冻、抗病等诸多优良性状。”

“河南还是小麦种业大省,每年能够产出十几亿公斤的小麦种子,育成品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领先水平,不仅在河南种植,也在安徽、江苏、陕西、山东等多个省份种植。”雷振生表示。

多福多馒头生产线。人民网 程明辉摄

善用良种,馒头劲道美酒飘香

中原熟,天下足。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数据显示,河南生产了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市场对于专用面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小麦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解决了总量不足的问题以后,河南把小麦优质化提上了日程,开展了强筋、弱筋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工作,育成了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并实现了大面积生产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说。

近年来,适宜河南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不断增多,种植面积不断加大。2021年,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到2025年,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将达到2000万亩左右。在稳产增产的同时,河南正逐步形成优质小麦供应体系,让“豫麦”品牌叫响全国。

4月14日,在中原粮食集团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馒头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经过和面、压片、成型、醒发、蒸制、冷却、包装七道工序后,筋道而又松软的馒头香喷喷地出炉了……

“我们馒头选用的是中强筋面粉,这个面粉正是来自我们河南小麦育种专家精心选育的优质中强筋小麦。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好馒头也是种出来的。”面制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秋平介绍。

不仅仅是多福多馒头,三全的水饺、想念的面条、白象的方便面……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品牌食品都有河南良种的身影。这些食品,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同时也助力河南本土企业赢得了市场。

“我种植的‘泛麦8号’,软质率高,非常适合做酒曲。今年,茅台集团从我这儿订购了9000多吨,劲酒订购了30000多吨……”周口市淮阳区种植大户刘文生自豪地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不仅收益高,还能享受政府专项补贴,综合效益远超普通小麦。”

“河南省一大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顺应了我国种业发展的需要,为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中国的小麦满足中国人的胃作出了积极贡献。”许为钢评价。

刘聪聪博士正在为麦穗“去雄”。人民网 程明辉摄

选育良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河南小麦良种所取得的成就,凝聚着几代育种人的汗水和智慧。

3月21日上午,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栽培实验室,刘聪聪博士正在耐心地为麦穗“去雄”,整个过程认真细致,犹如剪纸绣花,而这仅仅是小麦育种的一个极小环节。“小麦育种是一个非常艰辛漫长的过程,需要在田间不断地观察、记载与选择。”刘聪聪说。

雷振生的回忆则更为形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事小麦育种工作时,可以用‘一把尺子一杆秤,牙咬眼瞪鼻子闻’去形容。育成一个新品种至少十几年。”雷振生感慨。

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

据许为钢介绍,传统的小麦育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小麦的形态和发育特性所进行的表型选择,而且受制于物候期的生态条件限制。现代技术,不仅从表型组学方面,而且还从基因组学和生理代谢组学等方面进行品种选育,大幅度提高了育种效率,实现了“精确育种”。

“通过对小麦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可进一步提升其抗病性、产量和品质。”雷振生说,“随着种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的品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对我们小麦育种人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藏粮于技,进无止境。

在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看来,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有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特殊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内因和各项农业先进技术的核心载体。

2021年9月份,神农种业实验室在河南郑州挂牌成立。在揭牌仪式上,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要坚持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用足用好用活河南省种业技术和资源优势,下定决心、拼尽全力,争创国家种业实验室,打造服务国家战略、代表国家水平的种业科技力量,让中国的田野里种上更多河南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有更多河南粮食。

“神农种业实验室的成立将使河南省在整个品种改良的科技创新链条上,得到全方位的加强。将为小麦品种的进一步改良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谈起小麦育种的前景,许为钢信心十足,“河南小麦创新力量一定会更好地喷涌而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小麦梦’。”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