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日趋兴旺、美丽乡村宜居宜业。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方位...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日趋兴旺、美丽乡村宜居宜业。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赓续传承红色血脉,扎实推进振兴发展,群众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从今天起,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行进式采访,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主题报道,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深深挂牵和深厚情谊,生动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革命老区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以及老区人民奋发向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充分表达老区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的共同心愿。
巍峨雄伟的太行山脉绵延八百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人民谱写了英雄篇章,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老区干部群众汲取磅礴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绘就了一幅路网纵横交错、产业布局合理、乡村宜居宜业、百姓生活幸福的美丽画卷。
提升基础设施 幸福指数节节高
2020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关于新建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21年4月11日,雄忻高铁进行初步设计审查;2022年1月,雄忻高铁雄安新区地下段土建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开始招标……
4月12日,提起修建雄忻高铁的历程,忻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东升激动不已:“老区人民走出雁门关的决心没变,脚步没停。目前工程前期各项工作同步推进,控制性工程有望上半年开工。”
望不穿的大山深沟,说不尽的奋斗故事。
从忻州市五台县出发,沿天黎高速来到晋中市昔阳县孔氏乡山上村。中午时分,村民郑巧兰提着水桶笑盈盈地走到院中,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淌。她笑着说:“现在干净的自来水通到了院里,生活可方便啦!”
昔阳县水利局局长杨卫东介绍,近年来,全县投入1.04亿元,建成各类饮水安全工程238处,巩固改善了201个村14.06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条件,解决了全域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居民都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山上村的饮水得到保障,振兴村的5G技术令人羡慕。走进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的5G智慧党群馆,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5G技术的应用情况,让人赞叹不已。振兴村的“当家人”牛扎根自豪地说,振兴村5G平台可实时为所有党员和村民代表提供信息通信服务,已实现党支部建设智能化、党建教育远程化、党建学习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便民服务网络化,成了全市学习的榜样。
而全长1028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也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新的机遇。这条路,将红色记忆与自然风光串联在一起,不仅充分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让当地农民真正吃上了“旅游饭”,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十三五”期间,我省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165.09亿元,公路通车里程14.43万公里,其中,96%的县通了高速公路,95%的乡镇通了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宽带;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万处,181.5万脱贫人口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37万户、“全面改薄”7835所(学校),新建改建村卫生室13045所。长期困扰太行革命老区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都成了历史。
布局特色产业 经济发展增动能
清明已过,农事渐忙。平顺县的山坡上、沟壑边,各种药材花迎春开放、芳香四溢,不但扮靓了山色,也鼓起了农户的腰包。“以前我关心的是党参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个好价钱?现在我们村联合企业建立了保底机制,不愁卖价格还稳,我放心。”佛堂岭村村民路买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中药材是平顺县的特色主导产业,这几年,在政策的扶持下,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直接带动3.5万脱贫人口人均增收4100元。
农业稳,天下安。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特”“优”农业发展,围绕做优滹沱河、漳河、沁河河谷盆地规模农业生产区,做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做特太行山地区特色农业生产带,做大做强玉米、马铃薯、蔬菜等特色农林产业的目标,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太行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老区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农业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城市新型工业蒸蒸日上。
在“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紧紧抓住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机遇,积极引进三峡新能源盂县10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六氟磷酸锂及添加剂项目,山西尊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台智能终端项目……随着一批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有力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多业支撑、多链互补的绿色低碳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
在全国文明城市晋城,注重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制定出台落实市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行动方案,通过实施柔性引才制、科研合同制、市场薪酬制等创新举措,引进7位院士加盟研究院,33位博士带9个“六新”项目落户开发区,全力支持晋城做大做强光机电产业。眼下,越来越多的引领业界的光机电产业项目落地开花,光机电产业已成为晋城增幅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产业集群。
在全国双拥模范城长治,聚焦“双碳”目标,主攻半导体光电、信创、医药、健康、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氢能、碳基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链,引导企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集衬底、外延、芯片、封装、照明、显示于一体的半导体光电产业链条,集“医、养、健、食、管”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集“动力电池—汽车零配件—整车制造—充电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在‘双碳’引领中加快绿色发展,在能耗‘双控’紧约束背景下,老区转型态势强劲向好,后发优势突出明显,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工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省工信厅厅长武宏文说,我省正在把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十大行动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十大行动落实落细,努力探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的新路径。
构筑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日日新
荒坡栽植用材林,沟谷平地栽植经济林,路边全是景观林。从3月开始到10月,灵丘县红石塄乡上北泉村是花的海洋、果的世界。徜徉在花海中,村党支部书记郑海水边走边说:“全村建起乡村客栈10多家,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多元,而且周边地区也有近两万人间接受益。”
从风沙扑面到绿海无边,30多年来,植树造林的脚步从未停歇,全村男女老少见证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巨变。按照经济林、用材林、风景林并重,生态建设与绿色经济双赢的产业方针,现在的沟壑梁峁遍地树木,群山四季青、山村似花园,森林覆盖率达73%,成了全国绿色小康村。
离开平型关大捷的发生地灵丘,来到打响上党战役的长治,同样精彩的“生态故事”在这里上演。
“去年,我们举办了长治环漳泽湖马拉松赛,一路奔跑,一路风景,选手们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也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对漳泽湖的变化,长治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科研处处长韦永福感慨万千:“十年前,沿岸居民在湖边养鸭子、开鱼塘,环境脏乱不堪。”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长治市积极推进浊漳河、沁河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饮用水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治理“五水同治”,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今,沐浴在春风中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绿水逶迤、桥栈流韵……俨然一幅浓墨重彩的美丽画卷。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
在国土绿化方面,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启动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区“四大区域”为重点,着力扩展绿色版图。
在河湖治理方面,我省实施林长、河长、湖长,“三长”五级组织体系全面见效。目前,流经太行革命老区的滹沱河、沁河、漳河、大清河等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已编制完成,各条河流利用项目和专项整治持续推进。
推动全面振兴 小康路上大步走
4月的左权,春意盎然。走进石匣乡马厩村的蔬菜大棚,只见嫩绿的秧苗铺满畦田,几位菜农埋头忙碌管护秧苗。“得益于县里政策、资金的帮扶,这两年通过经营大棚,村民们的收入翻了番。”草莓种植“老把式”郝玉平说,去年,马厩村实施“土地认领+互动共享”模式,流转农户土地43亩,设置32个分块种植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扩大草莓、西红柿、辣椒等种植规模,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齐头并进。
作为全国4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县之一,左权县创新作为,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在全县8个乡镇和城区选定32个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强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强力推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出彩出色。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去年以来,我省以巩固成果为基础、有效衔接为依托、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关键,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扶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中央衔接补助资金下达我省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7.6%,涉及乡村振兴的项目全部开工,资金支出率94.96%,小额信贷发放34亿元,三项指标均列全国第一方阵。
乡村的增收基石一步步在夯实,城市的市容面貌一天天在变美。
在阳泉市绿矾沟小区,多年锈蚀漏水的供水管道换成了新的,楼里楼外重新粉刷,小区里硬化了路面,整修了花园,这可让居民李大爷心里乐开了花:“瞧瞧,现在我们小区面貌大变样,住得可舒畅了。”
阳泉市自2019年11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统筹“新”“老”基础设施建设,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老旧小区居住功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塔吊高矗,机械轰鸣,挖掘机、运输车往来穿梭……4月11日,晋城市丹河集团董事长张晋文看着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难掩激动:“新城建设大干快上,招商引资快马加鞭,用不了多久,一座现代化的丹河新城就会在这里诞生。”
丹河新城是晋城推动“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宏大手笔,承载着构建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导入特色产业、吸引人才聚集的使命,是城市转型超越领跑的新高地。
从农业到工业,从乡村到城市,太行革命老区发展日新月异。去年年底,我省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山西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太行革命老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正以全新方式书写太行精神新篇章。(记者李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