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
救灾重建和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组织专业救援力量16万余人次组织抢险救灾,紧急转移受灾群众49.6万人。仅用1个月全面恢复电、气、油供应,恢复城乡生产生活秩序。全年保持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零新增”,全市常住人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在全省率先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权力运行+综合监管”的新型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平台,组建完成新乡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公司,完成全国首笔基于数据要素确权的可信流通交易,中欧班列(新乡号)正式纳入国家“图定班列”,长垣市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强化“项目为王”,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70个。全省首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出台促消费10条措施,灾后消费市场快速回暖。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出台金融及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有序开展
华电渠东1号机组获批全省煤电企业节能低碳标杆引领机组,我市6县区纳入整县屋顶光伏试点,新增风电装机28.6万千瓦。全面完成PM10、PM2.5、优良天数三项考核指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高新区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考评中发展量实现三连冠。出台千亿产业集群、百亿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成长培育支持举措,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出台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减负稳岗扩就业。落实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公立医院改革等资金44.6亿元,加速补齐公共卫生短板,中心医院东院区竣工开诊。成功举办2021“直通WTT大满贯·世乒赛”暨奥运模拟赛。社会保障提质扩面,重点领域风险得到防范化解。
城乡格局持续优化
确立了城市南向发展战略,全力实施“一主两翼多点”的空间布局。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长垣市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卫辉市成功创建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和乡村建设行动。
2022年,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十大行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CPI涨幅3%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
2022年统筹推进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开展基础设施攻坚年行动,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培育完善消费场景,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潜力。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严格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提升“中国第一麦”品牌效应,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全面完成灾区村民住房恢复重建,确保10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加快补齐城市防灾短板,实施城市修复改造工程。加快重大水利工程修复,推动中心城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拓宽开放合作平台
大力推进综合保税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积极申建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区。加快培育和引进贸易型进出口企业,提质转型对外贸易。紧盯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大力开展“一把手”招商行动。
加快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搭建创新载体平台,推动高新区在全国晋位升级。大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牧野英才2.0”计划,引进培育创新人才。
坚持优化环境促改革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政府数治化转型,全面实施五大环境提升工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5大传统支柱产业,持续做好产业集群培育。深入推进“两业融合”,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实施“1+N”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新增上云企业2000家。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沿黄生态廊道提质工程,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发展绿色能源,抓好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定不移推进南向发展战略,加速郑新一体化联动发展。打通13条断头路,打造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30分钟交通圈。坚持一县一策,找准发展模式,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创新完善各类助企纾困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各类教育、公共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