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聚焦“进五争四”,围绕“十大目标”、实施“十大行动”,推进“361015”工程,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发...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坚持“项目为王”,滚动开展“三个一批”,全力抓好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稳企业强实体,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市场主体超过55万户。
加快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产业园、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开展促消费活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并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加快1500个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加快7个集中安置区住房建设,确保10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把极端天气应对、自然灾害防治融入城市发展重大规划、重大工程,争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市。加快河道、水库、灌区水利设施等水毁工程修复,实施主要支流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治理、蓄滞洪区建设等防灾减灾工程,筑牢抵御自然灾害防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严守耕地红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好农资产品保供稳价。实施“一核三区”发展战略,加快“中原农谷”建设。培育以农业为起点的全产业链,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完善科技创新奖励体系,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做强创新平台,完善自创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提升高新区发展能级。集聚创新人才,实施“牧野英才2.0”计划,为企业引才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成果转化,强化政产学研用结合,办好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编制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工业企业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机动车排放等精准治理,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新建项目节能审查,加强“两高”项目依法依规管理,完成50%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营造林18万亩。
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构建“542”先进制造业体系,强化建链引链育链。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累计上市企业数量突破两位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南太行、黄河、大运河等精品文旅线路。大力引进或新设各类金融机构,促进金融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新增上云企业2000家以上。
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加快政府数治化转型。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市场开放、法治监管、生态生活、亲清政商五大环境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地方金融、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等重点改革及民生领域的改革。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加快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申建步伐,争创河南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区,提升中欧班列(新乡号)辐射带动能力。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把郑新一体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动力源、引爆点,推动平原示范区与郑州全方位对接、同城化发展;推进中心城区“起高峰”,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市政设施等领域547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深入推进县域放权赋能、财税体制改革,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支持长垣市建设中等城市,推动长垣、封丘区域协同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大学生留新就业创业政策,实现扩大就业。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成果,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师待遇,支持民办教育和驻新高校扩容提质。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工作,做好特殊群体救助服务、“一老一小”等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建设健康新乡、加强文化供给、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