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格尔木市科学部署、扎实推进,建立党史学习教育“五个体系”,推动实现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有实效。健全责任体系,党史学习教育有支点。格尔木市自上而下层层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健全责任体系,党史学习教育有支点。格尔木市自上而下层层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印发工作方案。在严格落实集体学习、讲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开展读书分享会、知识竞赛、演讲、主题征文、经典诵读、情景剧等载体丰富的自选动作,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组建4个巡回检查指导组,深入各级党组织开展巡回指导,先后召开2次巡回检查指导工作推进会,紧盯短板弱项、督促整改落实。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点,组织现场观摩,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思践悟。
形成学教体系,党史学习教育有重点。始终把学习作为感悟红色精神、领悟思想伟力的有力抓手,在学习中坚定信仰、守牢初心。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主体责任和“一把手”责任,主要领导带头示范、以上率下,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落实规定动作,开展集体学习25次、专题学习研讨8次。各级党组织举办党史专题培训讲座138次,开展交流研讨822次,讲党课1050余次。各党委(党组)通过党校教授党史辅导、专题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推动领导干部在深学细悟中增进爱国情怀。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知识竞赛、征文大赛等多种载体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既抓必学书目的学习,也结合个人岗位实情,围绕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大理论政策,扩大学习范围,提升政治素养。各党委(党组)组织集体学习520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1164次、知识竞答792场次。健全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通过“网络助学、主动送学、监督促学”等三项举措,打通流动党员学习党史“最后一公里”。
建立资源体系,党史学习教育有特点。找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结合点,有效发挥红色资源对党史的基础支撑作用和独特的传承育人功能。依托将军楼公园、“两路”精神主题教育展览馆、公路文化展示馆、盐湖博物馆等红色资源,精心组织开展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革命教育,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作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题材话剧《筑路忠魂》,定期在将军楼公园演出,传承因路而兴的格尔木记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类红色阵地接待社会各界党员群众1500余批、11万余人次前来开展现场党史学习教育。以身边人和身边事讲好党史故事,大力弘扬“两路”精神、柴达木精神、盐湖精神、石油精神、农垦精神,大力宣传修建青藏公路的光辉历史和慕生忠将军等筑路英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和苦难辉煌。将“四史”、本地红色历史编入歌舞、诗歌朗诵等节目中,利用节点节日和常态教育,组织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年百场系列活动,举办“颂党恩跟党走”广场文艺演出、秦腔现代戏《尕布龙》演出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开展“学习百年党史感悟思想伟力”理论研讨文章征文、“永远跟党走 幸福格尔木”短视频征集大赛等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
落实闭环体系,党史学习教育有落点。坚持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贯彻落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闭环式办实事工作机制,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落实“四必访”工作要求,明确10类民生实事工程50项,梳理“四个一批”重点任务1552件、承诺践诺1887件、党员志愿服务2403条,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实事难事。全面升级改造各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共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稳固。积极开展“化解矛盾纠纷促和谐稳定 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专项行动,受理并调解成功矛盾纠纷案件4682起,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开展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项目,有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大格勒乡查那村跻身2021年第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农牧民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农牧区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牧区品质有效提升。
抓好宣传体系,党史学习教育有看点。广泛开展氛围营造工作,在校园、办公场所过道走廊等张贴喷绘广告、制作展板、悬挂横幅,多形式广泛宣传党史知识。全市各部门单位累计制作展板、大型喷绘、文化墙等1770个(面),发放通告、宣传资料、口袋书等23000余册(份),张贴悬挂海报、标语、横幅1940条(幅),全面营造出了学习党的历史的浓厚氛围。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深入宣传中央、省州市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具体举措、实际成效。通过制作H5、抖音等融媒体产品,扩大受众面,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来源:格尔木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