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李保国(前)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秋日太行,层峦叠翠。9月初,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3000余亩苹果树郁郁葱葱,硕果累累。...
2016年1月27日,李保国(前)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 |
秋日太行,层峦叠翠。9月初,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3000余亩苹果树郁郁葱葱,硕果累累。再有一个来月,就是苹果去袋、着色、收获的季节了。
“村里人都住上了楼房,富起来了!”望着漫山遍野的果树,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李教授,岗底的好日子,是你用生命换来的……”
村民口中的“李教授”,是“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中,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
“我愿把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
李保国是河北武邑人,出生于1958年。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见不得老百姓穷。“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学农林专业,该用学到的知识为农民做点儿什么。”
1981年,李保国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才十几天,他就和同事一头扎进太行山,搞起了山区开发研究。
那是河北邢台市前南峪村,曾经“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李保国跑遍山上的沟沟壑壑,探索用爆破整地的方法聚土积流。终于,土加厚了,水留住了,树木成活率从10%提高到90%,贫瘠干旱的山地变成了“洋槐戴帽,果树缠腰,梯田抱脚”的生态经济带。
有一年,岗底村暴发山洪,村里200多亩耕地被冲毁。李保国随学校科技救灾团赶来,望着难过的村民,悄悄留下自己的电话:“别灰心,不是还有几十亩果园吗?我来帮你们!”后来,李保国带着妻子在村里住下来,推广苹果套袋技术。如今,当地的“富岗苹果”已成为驰名商标。
与农民打交道30多年,李保国与农民结下深厚感情,手机里存了几百名农民朋友的电话号码。“为了农民兄弟的真心实意,我愿把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李保国说。
“我要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李保国深爱教育事业。除了在山区基地忙碌,他还承担了学校多门课程,全年达416学时。
“他从没调过一次课。作为老师,他做到了以教学和学生为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黄选瑞说。“老师说,‘耽误什么也不能耽误给学生上课,你们是林学的未来和希望!’”林学院2013级本科生赵玲玲说。
李保国将三尺讲台和田间地头紧密结合,把生产一线的信息及时更新在教材和课堂里。“我要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他把大批学生带到田间果园,与学生一同住联排通铺,做实验课题。
李保国和学生们有个微信群,叫“桃李之家”,他给自己取名“老山人”。在学生们眼中,“老山人”是一位严师。对于每篇论文,李保国从框架结构到字句标点都会仔细修改。
“老山人”又像一位慈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不论是在校的还是毕业的,看到谁生活上有困难,都会帮忙。
“喜欢被您叫闺女的感觉!”“遇到挫折时,您对我说,‘我永远是你的师长’”……听,这是学生们的怀念。
“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
常年的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2016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李保国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人们统计,仅从2016年1月到李保国去世的101天里,他外出的时间就达62天,行程7860公里。
“他怕时间不够,少帮了一个扶贫点,就会辜负一群人的希望。”李保国的妻子、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说。
30多年间,李保国淡泊名利,不拿农民给的报酬,也不要企业股份,终其一生保持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河北农业大学“德润农大”道德实践馆中,展示着李保国的事迹。几行字十分醒目——“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们一定努力成为像您一样的人,帮更多百姓脱贫致富。”李保国的学生、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利英说。
“他虽然走了,我还在,我们的团队还在,我们会把他的想法变成现实!”郭素萍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