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果洛藏族自治州深入为民办实事,把关注民生、增进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责任,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千方百计...
过去是低矮的土坯房,现在是整洁的二层楼房,过去吃水、取暖等都不方便,现在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说起居住环境的变化,果洛州达日县吉迈镇垮热村的牧民洛角深有感触。
洛角说,过去全家仅靠少量的牲畜维持生计。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洛角一家被安置到了岭格社区,分到了一套79.5平方米的藏式风格的二层楼房,还配套有围墙、大门、煤房、水电暖厕等设施。“搬到这里以后,家人看病、小孩上学都特别方便。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洛角家里共有3口人,小孩就在家对面的民族中学新校区上学。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如今,我的妻子也加入了草原管护员队伍,一年有21600元的固定收入,我平时打点临工能收入几千元。”洛角说。
岭格社区作为达日县最大的扶贫安置点,共安置贫困户695户2558人。社区不仅配套了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还修建了学校、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和群众安心生活、生产的“三个便捷、两个安心”目标。
曾几何时,住上安全房一直是和洛角一样生活贫困的老百姓一辈子的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望。
倾心倾力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今年4月21日,果洛州制定了《关于分解下达2021年农村住房保险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按照政策规定向全州15533户“四类人员”购买农房保险,共计155330元;取消个人上交部分,为全州26880户非“四类人员”购买农房保险,共计268000元。
牧民搬出大山,搬来了幸福,过上了好日子。牧民变居民,放牧变务工,山区生活变城市生活。搬到安置点,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今年夏天,玛沁县达日卓玛家的阳台上各种花儿争相开放,惹人喜爱。
“房子盖得这么好,当然要好好拾掇拾掇。”达日卓玛笑呵呵地说。
记者在达日卓玛家中看到,虽然房屋的面积不大,但被她收拾得干净整洁,60英寸的大电视摆在客厅里格外醒目。
“搬家时,掏了近两万块钱买了液晶电视和实木家具。”达日卓玛坐在新家的沙发上笑着说,虽然花费不小,但她心里高兴。
今年40多岁的达日卓玛家住玛沁县大武镇的久美家园,过去,她家房屋老旧,墙根腐蚀、屋顶漏雨,住上宽敞安全的新房子一直是达日卓玛最大的心愿。
“以前,父母养几头牛,我四处打工,一个月挣不到1000元。2018年搬进县城小区里,政府给我安排了公益性保洁员的工作,一个月能拿到2600元的工资,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达日卓玛掰着指头说,搬迁后全家一年的收入近4万元,包括工资、低保金、养老保险金、资产收益扶贫分红和生态补偿金等。
如今,达日卓玛夫妇有了一些积蓄,开始入股藏羊合作社。平日里他们在城里上班,到了年底还能享受合作社分红,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规划、有奔头。
达日卓玛的愿望得以实现,正是果洛住建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果洛州住建系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解决农村低保户、住危房的贫困户、五保户和重度残疾人“四类人员”的住房问题,让真正需要改善住房的农户尽快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把“四类人员”的住房问题列为农房改善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四类人员”的破旧危房进行统计,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现场督查和培训,专业技术指导,督促危改问题整改,让群众打心眼里认同,从内心深处燃起致富的希望。
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取得实效,把群众所想、所盼作为工作落脚点,果洛州还开展了“志愿暖人心”“上门办证送温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活动,主动适应牧民群众需求,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惠民生的实践成果,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实”起来。
现在,牧民们进了城不再放牧,政府采取劳务输出、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安排牧民就近上岗,支持自主创业,拓宽收入渠道。“搬进新家后,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工作。”达日卓玛说,今后大家就要像久美家园的名字一样,把日子过得长久、美满。(记者 王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