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黄海之滨、江苏连云港东南,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滩。2009年,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同一年,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应运而生,开始规划建设深水港口,发展临港重化工产业。2014...
10多年前,黄海之滨、江苏连云港东南,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滩。
2009年,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同一年,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应运而生,开始规划建设深水港口,发展临港重化工产业。2014年,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公布,明确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自此,连云港在一片盐碱滩涂上起笔作画,目标直指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滩涂虽广,却没有一寸可供挥霍的空间,我们始终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产业集群突破推动发展能级跃升,努力将‘蓝图’变成‘实景图’,把‘潜力’转化为‘硬实力’。”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党工委书记石海波告诉记者,10多年来,石化基地累计完成产业投入超1400亿元,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超3200亿元,基本完成以石化为龙头的临港主导产业项目布局。
进入徐圩,犹如走进了“钢铁森林”,目光所及,处处是塔林耸立、管线纵横、车辆如梭,各种储罐被刷上了特定颜色的“外衣”,银色的反应塔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国内首套乙烯综合利用项目在新区建成投产;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首批主装置集中交付,年底前建成投产;虹港石化PTA二期、卫星石化、鹏辰新材料等项目投产运行……打开石化基地产业布局规划图,一个个环保技术领先、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中”字头央企和知名民企正在成为新区的成员。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产品国产供给率,构建完整的高端石化产业链闭环,降低10%以上的基础原料进口依赖度,为后续‘延链’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原料保障,加速形成石化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盛虹炼化总经理于会泳介绍。
“‘十四五’开局,新区项目建设迎来了爆发期、加速期和收获期,未来几年将形成以盛虹炼化一体化、卫星石化等为龙头的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原料多元化烯烃产业基地,并不断向下游高精产业链延伸。”徐圩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卢忠宝说。
作为新兴的重化工产业基地,徐圩新区在建设中把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走生态、环保、低能耗循环经济道路的现代石化产业集聚区。新区企业斯尔邦石化在建设之初就把循环经济融入规划,建设水处理站循环水场排污水处理系统,每年节水量高达189万吨。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仅在安全环保方面投入就达110亿元,实现中水回用率达到85%、节约能耗近15%,每年可减少CO2排放200万吨。
“我们创新循环经济与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平台协同联动机制、严把环境影响和能耗关、凝聚优势畅通双循环、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石化产业绿色发展、产城融合等方面作出示范,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石海波介绍,到“十四五”末,预计基地产业总投资约3000亿元,全部建成后实现销售收入约3500亿元,将建成中国最大的原料多元化烯烃产业基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聚酯产业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际最具竞争力的电子化学品和橡胶助剂生产基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蒋 波)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