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记者 王利辉 “嘀嘀、嗒嗒……”一阵急促的电报声,从一间破旧的窑洞里发出。谁能想到,这里发出的声音,曾指挥着千军万马抗击日寇,使豫西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这里是河南军区机关旧址,就在许昌市...
许昌日报记者 王利辉
“嘀嘀、嗒嗒……”一阵急促的电报声,从一间破旧的窑洞里发出。谁能想到,这里发出的声音,曾指挥着千军万马抗击日寇,使豫西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这里是河南军区机关旧址,就在许昌市禹州市鸠山镇楚黄庄村。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这里,穿越那段激荡的岁月。
图1:禹州市豫西抗日英雄广场。图片由许昌日报社提供
箕山之中红旗展
驱车驶出许昌市区,向西北行驶约90公里,便到了楚黄庄村。
7月25日,鸠山镇宣传干事带领记者一行,来到距村口约1公里的河南军区机关旧址。
这是一个狭长的院落,院落前部为6间砖、土、瓦混合结构的平房,后部为4间窑洞和2间平房。院内,一棵老槐树枝叶繁茂,无声地见证岁月沧桑。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丢城弃地。为收复国土,当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进军的命令;9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飞渡黄河,挺进豫西;10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
1945年4月,河南军区一支队、四支队发动禹西战役,攻克敌军据点10余处。随后,河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方医院等军区机关,相继迁至楚黄庄村、官寺村一带。
“禹州的鸠山、方山、浅井一带山多林密,群众富有革命斗争精神,对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极为有利。”禹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宏说。
1945年5月,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在鸠山召开会议,部署打击日寇、减租减息等工作,抗日烈火很快燃遍禹西、禹北广大地区。
滔滔历史长河,巍巍中流砥柱。作为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豫西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6个专区、26个县的红色政权,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抗日斗争。
如今,河南军区机关旧址入选《河南省革命遗址通览》。许昌建成了豫西抗日英雄广场和豫西抗日纪念馆,开辟了10多条红色旅行线路和20多个红色教育基地。
图2:魅力许昌。许昌日报记者 牛书培 摄
小村巨变话沧桑
70多年过去了,楚黄庄人没有忘记当年的荣光。
曾经,楚黄庄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饱尝贫困之苦。如今,村里整修了道路,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文化广场,村容村貌大变样。
村民楚全忠老人说:“最早俺村是土路,后来修了简易沥青路,现在俺村铺了水泥路,大伙儿的致富路更宽了。”
为发展集体经济,村“两委”决定因地制宜引入耐干旱、病虫害少、药食两用的花椒种植项目。全村种植花椒850亩,通过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让全村群众尤其是贫困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入股得“股金”、务工挣“薪金”,实现“一地生‘三金’、生活步步高”。
楚黄庄村党支部书记楚大伟说:“我们将抓好‘红’与‘绿’相得益彰的‘双色经济’,配套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把楚黄庄村的品牌擦得更亮。”
“村里村外变化大,轿车开进农户家;家家门前是好路,人人出行不踏泥……楚黄越变越美丽,小康路上唱新曲。”前不久,外出求学多年的楚笑涛回到家乡,深有感触地描述幸福生活。
像楚黄庄村一样,许昌1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累计脱贫5.76万户18.58万人。
图3:魅力许昌。许昌日报记者 牛书培 摄
城今朝更美丽
许昌以莲花为市花,素有“莲城”之美誉。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砥砺奋进。在党的领导下,无数许昌儿女赓续红色基因,前赴后继奋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如今,“莲城”许昌已成为全省转型发展的典范。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344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8744元,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走在许昌街头,气势恢宏的广场,碧树掩映的公园,时尚动感的音乐喷泉,让整个城市生机勃勃。
——许昌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城乡、绿色发展,一跃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省首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经济活力、生态红利在绿水青山间悄然释放。
——郑许一体化成为省级战略,郑万、郑合高铁建成通车,郑许市域铁路即将建成,川字形高铁网落笔成形,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阅读圈”等5个“民生服务圈”建在家门口……带给许昌百姓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许昌,这座活力与魅力兼具的城市,正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短评:初心如磐方能“赶考”未来
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挺立潮头。许昌市把红色文化作为最有价值的基因,融入城市的精神血脉,推动莲城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怀着崇敬之心回望百年历史,我们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赶考”新长征,我们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争取新时代更大光荣。(王利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