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周青莎 一面由泥巴和茅草糊住的砖墙,竟然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背后是一段生动的红色法治故事。6月22日,记者走进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见到了这面充满传奇色彩的砖墙——这是一块...
一面由泥巴和茅草糊住的砖墙,竟然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背后是一段生动的红色法治故事。6月22日,记者走进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见到了这面充满传奇色彩的砖墙——这是一块高1.42米、长2.68米的壁书,用毛笔从右向左竖行书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好、书写在墙上的《中国(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是我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讲解员韩兰说。
这块壁书原来在新县箭厂河乡方湾村一户居民家的墙上,1991年被切割成四块搬运到博物馆。斑驳的墙面讲述着90年前发生的故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土地法,并迅速传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了广泛宣传,当地苏维埃政府请瓦匠在一户农家的青砖墙上,用石灰泥抹出一块平面,让工作人员用毛笔把法令草案誊抄下来。
“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及土地,同时必须消灭口头的及书面的一切佃租契约,取消农民对这些财产与土地的义务或债务……”法令草案共十四条。
这面“墙”写出了广大农民的心声。正是这部土地法,对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2年秋,鄂豫皖根据地红军主力转移后,敌人在新县大肆烧杀掳掠。当地群众用泥巴将茅草一层层糊上墙面,风干之后形成了一个密密实实的保护层,远看就像农村常见的土墙。国民党占领时期,没有一个群众说出这面墙的秘密。“土地法令墙”就这样被巧妙地保存了下来。
直到1966年,后人修葺房屋,剥开泥层,“土地法令墙”才重见天日。如今,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已成为红色教育和普法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