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艳冰 漫步初夏的陈桥湿地公园,目光所及之处,绿满园,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这样一个花木摇曳、水天一色的大美之地,在今年“五一”期间,吸引了15万余名游客前来赏花赏鸟,观水观灯。 封丘县陈桥...
本报记者 丁艳冰
漫步初夏的陈桥湿地公园,目光所及之处,绿满园,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这样一个花木摇曳、水天一色的大美之地,在今年“五一”期间,吸引了15万余名游客前来赏花赏鸟,观水观灯。
封丘县陈桥镇陈桥村人有些与生俱来的“骄傲”,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不仅滋养了这方水土,陈桥兵变的风起云涌,更是让这个村子有着不同寻常的神秘和厚重。历史和自然的馈赠还不仅如此。黄河水通过黄河大堤侧渗,过滤了黄沙,保留下一望无际的碧水,形成了灵动秀美的湿地景观。
悠久的历史,浩瀚的黄河,绝美的湿地,乘着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风,陈桥村厚积薄发,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千年系马槐,巍巍陈桥驿。陈桥镇党委书记孙浩说,1997年,陈桥镇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充分挖掘宋源文化,将北宋历史的起源、内涵、风貌全面展现在世人面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陈桥文旅小镇,成为陈桥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陈桥村作为宋源文化的核心,成了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陈桥村南边就是黄河,二十六坝恢宏壮丽的日落,是人们看过一次就念念不忘的牵挂。深谙黄河文化的陈桥人,逐渐领悟到突出黄河旅游文化主题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2019年,封丘县被纳入沿黄生态经济带,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陈桥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活力。
东湖湿地位于陈桥村东边,是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000余亩。这里栖息着青头潜鸭、震旦鸦雀、白鹭、苍鹭等濒危珍稀鸟类,优美的湿地生态环境是陈桥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支撑。从2015年起,陈桥村就开始谋划建立陈桥湿地公园,更好地向世人展示这一“鸟类的天堂”。
确定了以宋源文化、黄河文化、湿地文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依托后,陈桥村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让陈桥的名字如“黄袍加身”的历史典故般令世人难忘。
2016年、2018年、2019年,陈桥湿地公园举办了3届“体彩·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陈桥魅力、陈桥力量逐渐显现。
2018年10月1日,封丘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封丘县第二届丰收季”活动在陈桥湿地公园隆重开启,丰收的喜悦和诗画般的境地相得益彰,和谐交融。
近年来,多届油菜花生态旅游节在陈桥湿地公园举办。此举不仅带给游客惊鸿之美,还大大刺激、拉动了旅游消费,已成为封丘县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节日盛况还多次被央视报道。
陈桥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恩说,2020年,陈桥湿地公园AAA级旅游景区成功挂牌,大大促进了陈桥商贸和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升级。
今年“五一”期间,陈桥湿地公园还举办了大型灯光秀,让游客在五光十色的旖旎灯光中,享受到夜游东湖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仅‘五一’假期5天,园区内45户商家每户每天纯利润就达到3000元至5000元。”刘继恩说,陈桥湿地公园景区内还有四五十名长期务工的村民,从事维护、绿化、保洁、管理等工作,每人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
在乡村旅游产业的链条上,具有陈桥特色,当地农民自己加工生产的咸菜、烧鸡、卷尖、猪脸板以及大米、绿豆、荷叶茶等产品,不少已经走上了外地游客的餐桌。
陈桥村村委会主任郭建民从1997年开始做了酱菜生意。2017年以前,他的酱菜只是摆在集市零售,每天赚个零花钱。2017年以后,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他的酱菜生意也打开了市场。看到商机的他,随即注册了“老村长”商标,并且开始批量生产酱菜。今年“五一”期间,他仅在园区内就卖出了100多箱精装酱菜。
“销路打开了,产量上去了。酱菜作坊现在一直在用长期工和临时工,都是附近的村民。”郭建民说。
陈桥村村民张纪平2019年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来在陈桥湿地公园内做绿化管理。“以前去外面打工,收入不稳定,家里老人孩子也照顾不上。”他说,看到景区发展势头很好,自己就回来了,现在不但收入稳定,和妻子也结束了两地分居,一家人其乐融融。
刘继恩说,目前陈桥村的乡村旅游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多方面还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在村“两委”的引导下,现已有45户村民报名参加民宿改建项目。目前,正在接洽的其他民宿项目也已经有七八十个。明年春天,游客们就可以在陈桥各具特色的民宿小住,用更多的时间感受陈桥的魅力。
陈桥镇党委书记孙浩说,陈桥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希望通过陈桥村的旅游,引导整个陈桥镇的沿黄生态发展。随着滩区群众搬入新区,不久的将来,陈桥镇境内的南湖、西湖、北湖将会贯通,除了东湖湿地,围绕陈桥村还有一个完整的水系。土地有储备,劳动力有储备,国家有政策,陈桥镇将以陈桥村为试点,带动全镇乡村旅游的发展。
如今,在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桥村正在迈着铿锵有力的乡村振兴脚步,向着美丽富饶的中原水乡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