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孟向东刁良梓本报通讯员申鸿皓
4月16日,记者赶到65岁的社旗县下洼镇桃园村村民李保臣家时,他正坐在院子里,一张张悉心整理医疗报销票据。
看到有人进院,李保臣的老伴儿一边连忙起身让座,一边打趣说:“俺这老头子呀,把这些当宝贝了,还越看越高兴。”
“咱现在脱贫了,我的病也快好了,咋能不高兴哩?”李保臣冲着记者抖了抖手中的一沓红绿票据,“十五六万块的医疗费,俺自己才花了五六千块钱,要不是党的扶贫好政策,俺这条老命早没了。”
记者接过票据,从一张张清晰的票据上,深切感受到了贫困群众病有“医”靠的踏实和幸福。李保臣去年先后住院治疗12次,门诊慢性病就诊10次,两项总费用合计157167.66元,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政康保、城乡医疗救助、医疗兜底救助等6次报销的费用就达151245.23元。最后统算下来,个人自付费用仅5922.43元。
“花小钱看大病,医保救了俺的命!”李保臣说,2020年对于他来说,是灾年,更是福年。
说是“灾年”,是因为患上了消化系统肿瘤,备受煎熬的他,在“鬼门关”口来回转悠。说是“福年”,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他不仅申请了农村低保,还享受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各项帮扶政策,摘得了“贫帽”,看得起病,望得见未来,心里亮堂多了。
“6次报销政策的落地实施,让老百姓进得了医院、看得起病,不再是一句口号。”据该县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郭国堂介绍,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累计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慢性病就诊卡30032张,各项医保报销共计187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超过5.5亿元,“免押金、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等医疗扶贫救助政策的全面落实,为李保臣这样的贫困群众撑起了“幸福伞”。
小院里紫荆花开得正艳,大病初愈的李保臣心情格外舒畅。“老百姓看病政府买单……共产党领导才有今天……”和着《朝阳沟》的曲调,李保臣哼唱起了自编的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