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育苗绘就振兴“丰”景图

2025-10-21 10:16:31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

  霜降将至,气温越来越低。位于卫辉市唐庄镇南社村的现代化育苗大棚内却暖意融融,油麦菜、西红柿、甘蓝、大白菜等24个品种的蔬菜苗生机勃发,仅需28天即可完成从播种到上市的“蜕变”。这些嫩绿的“振兴苗”,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南社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过去,村民种菜需从外地购苗,成本高、运输损耗大,苗情难以保障,制约了产业发展。2023年,在卫辉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南社村投资600余万元,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的高科技育苗大棚,彻底破解了这一发展瓶颈。

  走进育苗大棚,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环境参数,村党支部书记赵春生轻点手机,便能远程调控通风、喷灌、遮阳等设备。“智能化育苗让温度、湿度‘听指挥’,菜苗长得齐整、壮实,乡亲们种菜更省心、更安心!”赵春生说。

  这座现代化育苗基地年产能达3000万株,不仅满足本村需求,还辐射周边乡镇,优质菜苗远销安阳等地,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数十万元,真正实现了“小苗子”孕育“大产业”。

  村民赵金海高兴地说:“现在用本村科技大棚里的苗,成活率高、品质稳,种菜更有底气!闲时还能来基地务工,又添一份收入,日子越过越踏实。”

  卫辉市紧扣“一乡一特色、一村一模式、一户一亮点”的发展思路,深耕设施农业,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目前,该市已建成蔬菜大棚2000余座,覆盖面积超3000亩,年产量突破10万吨。培育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为农民持续增收筑牢产业根基。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苗”,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南社村的“绿苗故事”正是卫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育苗、种植、销售、培训、加工’五位一体的标准化园区建设,打造‘核心园+生产园’联动模式——核心园引领技术革新,生产园承接成果转化,推动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全链增值、多元发展’转型升级。”卫辉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与科教股股长钱云珊表示,他们将通过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把设施种植业打造成农民增收的“金钥匙”,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