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聚焦抗日战争时期的太行山区:一位无名女性鼓励丈夫与小叔子参加八路军,随后以一己之力扛起两个家庭的重担。她每年托人给前线亲人送去布鞋,以及象征家乡味道的红柿子,甚至曾徒步两天一夜,为小叔子送去他儿子的照片,只为让其安心作战。在残酷的日军扫荡中,面对遭受凌辱威胁的弟媳,她毅然挥起抓钩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不幸英勇牺牲。门前的柿子树红得如血似火,“太行嫂娘”的精神也成为这片土地上永不熄灭的烽火。
据刘献革介绍,她的父亲、叔叔、姑姑均于1938年参军抗日,叔叔战死沙场,父亲多次负伤致残。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10年前,她前往辉县革命老区采风,从一对老夫妇口中听到了发生在他们家的这个真实故事,遂含泪连夜写成散文《柿子红了》。该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被黑龙江省欧震艺术馆改编为广播剧《太行嫂娘》,反响热烈。
2024年,刘献革开始筹备拍摄微电影《太行嫂娘》。为还原真实历史场景,她带队踏遍新乡太行山区十几个古村落勘景。在儿子的支持下,她自掏腰包组建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拍摄制作。片中所有场景均取自新乡本地古村落,既真实再现了历史,也展现了太行山区的民俗民风。刘献革表示:“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让更多人铭记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抗战默默付出的太行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