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青春】王堂龙:短视频变身“新农具”

2025-08-26 09:51:06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有点儿文艺范儿的王堂龙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 文/图

  烈日炙烤的午后,一个身影在镜头前挥汗如雨。他操着浓重的乡音,举起一块儿刚出锅的烙馍,对着手机屏幕热情介绍:“瞅瞅这‘东仓烙馍’,麦香扑鼻,品质没得挑!”直播中,汗水早已浸透衣衫,他却浑然不觉。这位获嘉县照镜镇东仓村党支部书记王堂龙,正以镜头为犁深耕乡土,以光影为墨,在阡陌间书写乡村振兴的诗意篇章。

  “以前村里的宝贝藏在‘深闺’无人识,如今要通过镜头让全国都看见。”面对互联网浪潮,王堂龙敏锐捕捉到机遇。然而,拍短视频对他而言,是一场从零开始的“硬仗”:自费购置设备,深夜对着手机屏幕研究剪辑技巧,从策划、拍摄到剪辑全流程摸索......每一个环节都是挑战。“拍不好就重拍,剪不好就重剪!”他咬牙坚持,两三天更新一条视频的频率雷打不动。镜头背后,是无数个与深夜为伴的摸索时刻。

  翻看王堂龙拍的视频,镜头里,东仓的高粱田、油菜花海、民俗表演一一呈现,王堂龙独特的幽默感和接地气的“土味”推荐,透过屏幕感染着万千网友。

  目前,王堂龙的抖音粉丝总数已突破3.7万,近500部短视频带来的流量转化效果日益凸显。过去,村民织的老粗布只能拉到集市叫卖。现在,网友主动在视频评论区求购。他还将村民的联系方式留在评论区,精准地将短视频的热度引流给村民。

  王堂龙依托村里的高粱种植和油菜花田,策划首届“红高粱丰收节”和“油菜花节”,借《哪吒2》热度,联合美院师生打造1600㎡国漫墙绘,融合哪吒、大圣等IP与本地非遗,打造“国漫文化长街”,形成特色产业链。他通过短视频传播盛况:沉甸甸的高粱穗、金灿灿的花海、热闹的民俗表演、孩童在国漫墙前的欢笑......充满乡土气息与丰收喜悦的画面,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成功将“东仓”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节庆引流是起点,产业变现才是关键。”王堂龙深知,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再好也卖不上价,农产品需品牌赋能。他带领村“两委”深挖特色资源,重点打造“东仓烙馍”“东仓老粗布”两大品牌。今年,“东仓烙馍”线上+线下单日最高营业额突破3000元,让乡土味道变身致富密码。

  面对村内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难题,王堂龙没有止步于“镜头里的风景”,而是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民生需求。去年,王堂龙牵头成立东仓村顺鑫家政服务队,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培训、派单,提供保洁、月嫂、老人陪护、家庭维修等服务。

  如何让服务队获得市场认可?王堂龙再次拿起“新农具”——短视频。他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队员培训、工作场景的短视频,展现专业与可靠,成功打开本地家政市场。

  “以前闲在家里,现在加入服务队,月收入两三千元,还能兼顾家庭。”队员贺霞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如今,东仓村的家政服务队订单逐日增长,村民收入稳步提升,乡村活力不断迸发。“我们要做深品牌、做宽服务,让东仓的‘流量’持续转化为‘增量’。”王堂龙深知,用好短视频,把资源变成优势,今后的路还很长。

  一个镜头,撬动了东仓村的振兴;一位实干者,带着新点子点燃了乡村的希望。王堂龙的故事,是乡村振兴浪潮中一个生动的注脚——当“新农具”遇上实干者,乡土也能绽放出璀璨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