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飞龙的捐献行动被同事戏称为“最硬核的KPI”——2022年献血时,他主动将“生命账户”开户于中华骨髓库。这一决定源于他对数字的敏感:“金融是资源配置的艺术,造血干细胞捐献何尝不是生命的精准匹配?”从入库到配型成功,他仅用了3年时间。
我市第55例捐献者李珂全程陪同卢飞龙,这位“生命接力前辈”用亲身经历化解他的紧张:“造血干细胞捐献就像跨行转账,技术成熟且安全,但每一笔都关联着生命的希望。”两人的对话声在采集室回荡,构成了一幅跨越代际的爱心传递图景。
作为全国第19917例、河南省第1515例、新乡市第72例非血缘关系捐献者,卢飞龙的行动让这座豫北城市的爱心版图再度刷新。随着造血干细胞的成功启程,他想起银行柜台后的那句标语——“诚信承载希望”。如今,他将这句话延伸为“生命银行里,每个人的善意都能成为别人的生存资本”。
正如造血干细胞捐献数据库的扩容需要更多“开户者”一样,生命的希望也需要持续不断的“现金流”。或许某一天,当人们查看银行流水时,会多一栏记录:此处曾汇出生命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