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崔敬通讯员赵梦格)10月29日,在封丘县城关乡的千亩大豆基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绘就一幅现代化农业的丰收图景。这片曾经零散的土地,通过流转至中农发集团,正演绎着一场深刻的农业变革。
“土地流转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增收的新大门。”正在田间务工的村民朱大哥算了一笔账,“每亩农田流转费1000多元,加上在基地务工每天近百元的收入,一年能多挣两万多元。”
在城关乡,像他这样的农户已有200余户。土地流转不仅让他们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实现了“一地生两金”的增收嬗变。
在这场变革中,村集体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提供流转服务,村集体可获得每亩50元的服务费。“这笔钱虽不多,却是村级组织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的重要标志。”小娄堤村党支部书记朱建军说。服务费被纳入村集体经济,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公益事业发展,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增强。
中农发集团负责人表示,集中连片的土地为开展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大豆亩产提升1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20%,实现了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小流转,大格局。这片金黄的大豆田承载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城关乡在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生动实践。如今,农户、集体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结,当地呈现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