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里的红色记忆:李爱荣以非遗剪纸再现太行山抗战故事

2025-09-04 15:29:25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讯 (记者刘志松通讯员杜广建)9月1日,市老干部大学剪纸培训班内,一场兼具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意义的非遗剪纸展温馨启幕(如图)。国家级非遗辉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爱荣携代表作《太行山军民抗战图》重磅亮相,百余幅作品以红纸为载体、剪刀为笔,构筑成一座传递红色记忆的“移动展厅”。

  当日是李爱荣受邀在市老干部大学授课的第一天。为让首堂课既有技艺传授的实效,又有精神传承的深度,她提前联合辉县义工志愿者,将自己的心血之作与学员的优秀作品分类摆放,让整个展厅变成可触摸、可感知的“活教材”。展区中央的《太行山军民抗战图》尤为醒目:剪纸画面中,八路军战士手握钢枪迈着铿锵步伐奔赴抗敌前线;身旁的村民们或推着满载粮食、弹药的独轮车,或肩扛沉甸甸的粮袋,展现支援前线的热忱与坚定;画面角落,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正细心照料伤员;背景处,山峦轮廓以细腻婉转的线条勾勒,与前景人物场景相得益彰,将军民同心、共御外敌的壮阔画面刻画得生动鲜活。

  “这组作品的灵感,来自家乡平甸村老人代代相传的抗战往事,每一个细节都藏着真实的历史。”李爱荣站在作品前向学员们讲述,语气中满是对故乡历史的敬畏,“抗战时期,陈赓将军率领386旅在我的家乡——辉县平甸村建立抗日根据地。战士们白天隐蔽在山林间练兵、勘察地形,夜晚趁着夜色突袭日军据点,破袭道清铁路,打乱敌人的运输计划。村民们全力支援,主动腾出自家房屋给战士当营房,妇女们围坐在煤油灯前飞针走线,连夜做军鞋,帮忙护理伤员。青壮年们更是不畏炮火,扛着锄头、推着独轮车,冒着生命危险给前线送粮食、运弹药。太行山军民并肩作战的故事,正是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生动缩影。”

  为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创作前李爱荣不仅翻遍平甸村的抗战史料、查阅地方党史,还多次走访村里参与抗战的老人。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