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百大工匠版画艺术展在郑州举行

2025-03-27 12:09:42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张伟元(左)向郑州美术学院捐赠作品

  本报讯 (记者 刘志松)为纪念红旗渠通水60周年,3月25日,大渠青梦——张伟元红旗渠百大工匠版画艺术展暨作品捐赠仪式在郑州美术学院举行。

  张伟元是新乡日报社原主任记者、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他退而不休,以刀为笔,镌刻红旗渠精神,为百名劳模树碑立传,饱含了对红旗渠建设者的敬仰和尊重。

  张伟元说:“木刻版画——这门凝聚着中国印刷术基因的艺术形式,以其刚健的黑白语言、凌厉的直刀技法,与当年10万修渠人劈山开石的磅礴气势浑然天成。这种艺术载体不仅是对建设者群像的立体建构,更是对文明记忆的抢救性留存,铸就了不可复制的历史艺术档案”。

  2016年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组织的“致敬太行”采风活动,在张伟元心底播下了为百位修渠功臣树碑立传的种子。他历时五载寒暑,跋涉林州山水,完成了红旗渠百大工匠木刻肖像作品。他的创作历程恰似微缩版的红旗渠工程:5万公里行程丈量出的“韧”,十指累累刀疤铭刻的“狠”,500位建设者口述浇铸的“真”。张伟元用“十万人的史诗、百人的丰碑、一人的长征”来诠释了这场艺术苦旅。

  与惯常的英雄叙事不同,这次展览让石匠、炮手、炊事员这些“沉默的大多数”站上历史C位。他们布满沟壑的面庞就是最生动的纪念碑,龟裂的掌纹里藏着改天换地的密码。

  在创作中,张伟元摒弃了形式化的艺术矫饰,用最本真的黑白语言再现建设者的精神原色:县委书记杨贵眼中的坚毅,铁姑娘队队长郭秋英鬓角的银丝,独臂炮手残缺的袖管......

  5年间,张伟元穿越时空与当年的10万建设者对话。在太行山险峻的山崖下寻访当年“凌空除险队”的幸存者,在任村镇记录下“铁姑娘”们青春不再却依然挺直的脊梁。百幅肖像背后是百部生命史诗——老石匠掌心的老茧厚度,精确对应着开凿青年洞的1600个日夜;炊事员皱纹的走向,暗合着为3万民工保障伙食的岁月年轮。

  张伟元表示,当刻刀穿透梨木的瞬间,他就时常与半个世纪前的钢钎产生精神共振。那些迸溅的木屑就像当年开山炸石的星火,层层叠叠的刀痕恰似太行岩壁的肌理。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某次刻刀坠落直插掌心的剧痛——这道永久的伤痕,成为联通两个时空的精神勋章。

  据了解,这部作品一经面世,即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众多老师的认可。大家认为这是“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艺思想的具体实证。肯定了它不仅是木刻艺术的突破,更是对“人民创造历史”的立体诠释。

  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家举行了张伟元版画作品研讨会,郑州美术学院还聘请张伟元为“名誉教授”,并接受其作品捐赠。

  据悉,此次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新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郑州美术学院、新乡市美术家协会承办。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