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领域齐发力 我市制造强市建设结硕果

2025-10-29 10:12:29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

  10月28日,我市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围绕产业能级、创新能力、数实融合、企业实力、绿色发展、环境优化六大领域,分别介绍了我市制造强市建设的丰硕成果,以及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十四五”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耕换道领跑、数字化转型两大战略,成功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7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工业根基。

  产业能级跃升,筑牢发展“压舱石”。我市始终锚定“产业兴市、制造强市”的战略定位,以产业链群培育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截至“十四五”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2258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位;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总量同样跃居全省第三位。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方面,长垣市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乡县荣获“振动之都”称号,原阳县成功入选全国“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县一特色、集群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创新驱动发力,激活发展“新引擎”。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我市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产业研究院7家(全省第三位),培育市级产业研究院15家,构建起梯次培育的产业研究院体系;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分别达4家、43家,均居全省第二位。创新企业培育成果丰硕,国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有4家、41家,分居全省第三位、第二位。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43家企业的148台(套)设备通过河南省首台(套)认定,数量全省第一;华兰基因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填补了河南省该领域的空白,彰显了新乡制造业的创新硬实力。

  数实融合提速,跑出转型“加速度”。抢抓数字经济机遇,我市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率先在全省完成全域“千兆小区”接入服务,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精品千兆城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全市5G基站累计突破1.3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工业互联网建设成果亮眼,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4个,培育卫华集团、心连心集团等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领域,争创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9家(全省第二位),累计建成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44家、优秀智能应用场景26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三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企业梯队壮大,夯实发展“主力军”。我市坚持“抓大育小、梯度推进”的企业培育体系,持续壮大优质企业队伍。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著,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7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2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位;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加速形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50家,同样稳居全省第二位。在质量品牌建设上,我市走在全省前列,国家质量标杆企业12家(全省第一位)、省质量标杆企业69家(全省第二位),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绿色转型见效,擦亮发展“生态底色”。我市以绿色制造体系构建为核心,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2家、绿色园区3家、绿色供应链企业2家;省级绿色工厂84家、绿色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4家、企业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14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其中,心连心集团连续13年获评国家合成氨行业能效“领跑者”,成为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服务精准赋能,优化发展“软环境”。市工信局通过健全机制、政策赋能、提升素质三大举措,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十四五”期间,累计帮助企业争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资金等资金支持超7亿元,资金额居全省第二位;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融资、人才等各类问题6000余个,我市连续3年获评“万人助万企”优秀省辖市。

  展望“十五五”,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湘表示,我市将继续锚定“产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聚焦“两高四着力”,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乡篇章贡献更多“工信力量”。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