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阴雨天气导致的田间积水、土壤含水量超标等问题,获嘉县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农技专家实地勘察,将深耕深松技术确定为土壤改良核心举措,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升保水保肥能力,为小麦播种和高产筑牢基础。“深耕翻能把地表的秸秆翻压到底层,消除收割机碾压影响,扩大土壤通风晾晒面积,既加速散墒,又能培肥土壤,为小麦根系下扎创造良好条件。”该县土肥站站长王庆安介绍,一般深耕后晾晒三四天、深松后晾晒五六天,土壤即可达到耙地播种条件。
10月27日,记者在位庄乡大位庄村看到,一台大型深耕农机行驶在农田里。随着农机手按下操作杆,农机后端3个锋利的犁铧缓缓扎入土壤。随着农机的行进,深褐色的泥土被层层翻起,犁耕深度始终保持在30厘米左右,翻起的土垡高约20厘米,湿黏的土壤在阳光照射下慢慢散墒收干。
在位庄乡种植户韩社年的农田里,驱动耙正在进行耙地作业。高速旋转的刀片将翻起的土块打碎,原本粗糙的土垡逐渐变成细碎的耕作层。“我采用的是‘一深二松’模式,先深层翻耕打破犁底层,再两次疏松表层土壤,让耕作层颗粒均匀,同时完成施肥、播种作业。”韩社年告诉记者,这种科学耕作方式能有效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是他听了农技专家指导后特意采用的。
该县农业农村局为全力推进小麦播种,组建了6个技术指导组,50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面对面指导种植户整地、选种、拌种、播种。同时,调配110台深耕农机,组建12支应急作业服务队,保障整地播种高效推进。“我们通过专家研判、技术推广、农机服务‘三管齐下’,全力破解湿涝带来的种植难题,确保种足种好小麦,夯实明年粮食丰收根基。”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农技中心主任王连洲表示。
目前,获嘉县有5万亩农田正在进行深耕作业,预计11月上旬可全面完成整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