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星智能机器人团队:深耕智能领域 逐梦未来

2025-09-20 11:43:47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楠 文/图

 
握手、挥拳、发射“奥特光波”……近日,一台人形机器人时常在几名年轻人的带领下出现在牧野广场、和谐公园、宝龙城市广场等人流密集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来往市民友好互动,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
 
这台机器人名为“乖乖”,而它背后的几个年轻人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的飓星智能机器人团队。这支去年才成立的创业团队由12名在校本科生、5名硕士研究生以及8名毕业生共同组成,目前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二次开发与创新应用。
 
团队创始人之一的周世龙告诉记者,团队最初的几名成员都是软件学院的学生,一直对软件开发很感兴趣,在大学期间就努力学习相关技术、参加各种比赛。接触到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后,他们敏锐地发现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大新方向,也是展现自身能力的绝佳机会与平台,于是开始“招兵买马”,壮大队伍。
 
“我们目前参加的这些比赛,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团队中负责技术工作的王焜正说,他是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今年20岁,但已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在多项国家级机器人竞赛中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上个月的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我们拿了8个一等奖,从奖项表现看,当前稳居第一梯队。”
 
“比赛中,相比那些科研经费充足的高校,你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对这个问题,王焜正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略显凌乱的实验室里,地面上搭着几张地铺。“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如果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就会投入百分之百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它,不分昼夜。”
 
说起智能机器人,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起前几个月那场火遍全网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许多人在观看时肯定都会感到疑惑,那些东倒西歪、还没走两步就跌倒的机器人,难道已经代表目前智能机器人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技术了吗?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火车刚发明出来的时候,行驶的速度还没有人走路快,电脑在诞生之初是一个重达几十吨的庞然大物……而机器人,虽然它现在走得跌跌撞撞,但已是走出相当了不起的第一步了。”周世龙耐心地解释道,“回望过去,会发现那些曾经在科幻片中看到的场景和产品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人工智能目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我们就是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进程的推动者之一。”
 
“其实,现在整个智能机器人行业并没有很成熟,基本上每个团队都是在寻找方向,彼此间的差距都不大,我们距离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并不遥远。”周世龙说,目前团队中的很多工作,本科生通过学习也完全可以做好。“我们吸纳本科生进入团队,也是想通过‘老带新’,把科研的方法和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为他们今后的升学和就业助力。”
 
“我们之所以带着‘乖乖’出来直播,一方面是想增加它的曝光度,自媒体时代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技术的窗口;若有人恰好关注到,且对项目感兴趣,便有可能与我们展开合作。另一方面也是想更直观地告诉大家,智能机器人目前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周世龙说,除此之外,把智能机器人置于实际应用场景中,有助于他们发现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
 
“我准备出国学习,一年后回国申请读博。”当提到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时,王焜正说,“希望能到南方科技大学读博,因为目前在机器人的二次开发方面这所学校在国内属于顶尖水平。” 他表示,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自己还要回到河南继续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因为目前河南还没有人在这个领域做出很亮眼的成绩,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看着这些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年轻人,记者突然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那句话: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这正是新时代新青年应有的模样: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生逢其时且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责任编辑:李蕾蕾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