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
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是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7月22日,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观摩交流会在封丘县召开,总结推广封丘县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创新模式,探讨交流各地经验做法,部署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
经过11轮竞价,河南省封丘县城关镇三里辛村1处32平方米的商铺最终以9100元/年的价格成交,比起拍价溢价90%,让村集体每年多收入4300元,且整个交易过程清晰透明。
“镇里已有9个资产项目通过平台公开竞拍,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清白,同时,村集体经济增收成效显著。马上还有19个资产项目准备进入交易平台公开竞拍,就是让市场发现价值,让村民的腰包更鼓、乡村的活力更足!”封丘县城关镇党委书记衡家庆告诉记者。
在农村,有的地方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到位,导致集体“三资”管理成为“老大难”。如何让农村资源资产“晒”在阳光下,发挥应有效益、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封丘县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推行“12134”产权交易模式,全面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记者了解到,所谓“12134”,1是“三农”综合服务中心,2是“三资”监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1是一套管理制度,3是县级主导、乡镇主体、村级主责的三级服务,4则是政府主导、国企依托、银行助力、公司运营的四方协同。
今年5月,封丘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这个产权交易平台与‘三资’监管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信息互通,实现农村各类资产从账面到市面的无缝流转。”该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闫利娜说,该中心负责指导全县农村产权交易工作,交易业务涵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四荒”使用权、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等17个大类。
进平台交易,首先要摸清“家底”。封丘县全面摸排农村闲置资源,组织乡、村干部逐村逐户登记闲置宅基地、厂房、耕地等各类资产资源信息,详细标注面积、位置、产权归属及现状,建立清晰的资产“档案”。县纪委监委、公安、法院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产权规范交易保驾护航。
农村产权交易涉及点多、线长、面大,政策性又极强,需要专业团队。在县级层面,封丘县打造了一支懂政策、懂法律、精业务的15人专业化技术队伍;19个乡镇的“三资”监管中心均由5名专业人员组成;在村级设立服务网点,609名村级报账员兼任管理员和交易经纪人。
“应进必进,场外无交易。”该县荆隆宫镇10个滩区迁建旧村的2882亩复垦土地项目,一进入产权交易平台,就引起广泛关注,其中5个项目被外县承包人成功竞得租赁经营权,打破了土地流转不出村和镇的传统惯例。
在封丘县陈固镇,明德小学校舍旧址曾经“沉睡”多年。该项目起拍价为每年2.5万元,经过村民和村干部同时线上不见面的59轮竞价,最终村民以每年4.1万元摘得租赁经营权。
据介绍,目前,该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对接交易项目150余宗,交易金额5191.63万元。其中,土地流转交易类项目85宗,平均溢价率26.87%。
责任编辑:李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