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教强市建设 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之三

2025-07-16 09:20:22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评论员

  黄河之畔,创新潮涌。近日,河南省大方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首台套MGY400/100型冶金门式起重机正式制造完成,填补了全球超重型冶金专用门式起重装备的空白;卫华集团正加速研发行业内首个AI起重机专用模型,以创新之姿拥抱时代之变。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作出“持续擦亮创新新乡底色,加快建设科教强市”的睿智之策,不仅关乎这座城市能级的跃升,更承载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审视新乡发展版图,科教资源丰沛,产业基础雄厚。拥有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医药大学等13所高校(校区)、4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在校大学生、科技人员28万人。创新动能澎湃,高新技术企业达8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家,总量均居河南前列,去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排名第66位。围绕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强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共生耦合,增强科技硬实力、经济创新力,创新高地正加速隆起。

  新乡科教资源的丰富禀赋,是历史积淀的厚礼,更是面向未来的筹码。资源丰沛是优势,但若止步于“沉睡的富矿”,则无法释放其巨大潜能。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现实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科研方向偏离产业链、平台服务脱节......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深化融合、畅通转化、优化生态,将科教“势能”转化为创新“动能”,打造创新高地硬核支撑。

  筑牢根基,以优质科教沃土孕育创新“活水”。新乡科教资源之“丰”,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建设科教强市,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抓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推动在新高校与我市产业发展精准耦合,让“科技副总”真正能为企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智力支撑。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范式,不断强化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协同育人。加强高校创业园区建设,让更多学子留新创业就业,让创新智慧在此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打通“经脉”,以科技产业融合锻造硬核实力。打造创新高地,核心在于贯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链条。科技成果“深闺待嫁”,是我们亟待破解的课题。要全面推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能力,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新乡落地生根。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遴选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为新乡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涵养生态,以制度创新激活全域动能。一流创新高地,必有一流创新生态。要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攀高峰”。要优化营商环境,弘扬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让创新者无后顾之忧。要用好“新乡英才”支持政策,完善“全职+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对标国内一流,做优全链条人才服务保障,真正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打造创新高地,非一日之功,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群英荟萃、活力迸发、动能强劲的科教之城定会崛起于大河之北,为新乡赢得未来,为河南增添璀璨!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