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早7时许,展馆门前已聚集了近百名等待进馆参观的群众。步入展馆,一把刃口卷曲的大刀向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述”抗战老兵夏文章挥刀砍杀7名日寇的故事;字迹斑驳纸张泛黄的《新华日报》,记录着太行山根据地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抗战英雄墙上,百余张年轻面庞永远定格在青春岁月;锈迹斑斑的土地雷、破碎的抗战家书都在无声讲述着往昔的烽火岁月。
“这些实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河南师范大学教师乔玥指着布满弹痕的钢盔向大家讲解,“每个弹孔都在丈量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觉醒的历程。”
2万余件抗战文物构筑的历史长廊,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重温民族苦难辉煌,凝聚奋进力量。
展览馆背后是一个军人世家跨越世纪的守望。创始人耿兰田是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其子耿风泉退伍后踏遍太行3000村落收集抗战文物,孙子耿文伟更是在新时代投身国防事业,并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三代人以军人本色守护民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我省首批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展览馆创新推出了“国家安全+抗战实物+党建研学”三位一体模式,让历史警示照进现实,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目前,展览馆已与200余家单位共建教育基地,年接待超10万人次。同时,展览馆积极发挥社会力量,推动“文物进校园”“老兵口述史采集”等特色活动,将抗战勋章、地雷碎片等带进课堂,让历史可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