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 李青春 摄
新乡网讯(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宗斌)高塔入云,钢索展翅,机器轰鸣。4月20日,在原阳县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一座宏伟壮观的斜拉桥矗立于黄河之上,洁白的桥塔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各个工位的施工作业紧张有序。
该特大桥施工单位中交二航局项目负责人介绍,黄河特大桥于2024年实现合龙后,后续工作马不停蹄,目前正在进行护栏、防排水设施及路面铺装施工,特别是为保障后续的路面铺装施工顺利进行,相关的沥青站等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
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是我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大桥全长15.223公里,钢结构用量达22万吨,是黄河上最长、内陆地区钢结构用量最大的公路桥梁。
站在主塔下方向上仰望,建筑造型如大鹏展翅,凌空飞越黄河。航拍镜头里,主塔穿越云端,建筑艺术令人赞叹。该项目技术负责人贺江平介绍,大桥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主跨长520米,主塔高182米。大桥主塔外形设计参考了商代青铜“酒樽”造型,寓意着“礼敬黄河、礼献中原”。
建造过程中,综合施工环境等多种因素,该大桥主塔为全国首次采用无纵筋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采用装配化工艺逐节段安装,上下游塔柱各分为36个节段。由于取消了塔柱内部的纵向钢筋,避开了钢壳节段安装过程纵筋连接的穿筋精度控制难度大、耗时长等问题,可以实现约5天完成一个节段安装,施工效率较传统钢筋混凝土桥塔与带纵筋钢壳塔分别提升了50%和20%。
这项创新设计,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还实现了桥梁制造与建造的异地化,由钢结构制造基地完成桥塔钢结构制造后,通过公路运输至现场完成组拼吊装,在减少现场施工的同时,减轻了桥梁结构自重,减小了下部基础规模,从而缩小黄河河床的开挖范围,大幅降低了桥梁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同时,该特大桥主桥也是全国首次采用内置光纤碳纤维复合材料斜拉索。碳纤维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抗疲劳等特点,且内置光纤具备通信功能,可长期、实时对自身索力状态实施监测,为运营期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提供数据载体,对打造“建管养运”一体化全寿命周期高速公路具有积极意义。
施工过程中,项目方还实施老带新、师带徒方式,让新人快速融入和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据介绍,该特大桥预计今年年底前实现通车。项目建成后,将在京港澳和大广高速之间形成一条新的纵向通道,对加强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