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霁的麦田泛着青翠,一串泥脚印蜿蜒至麦田深处。
4月19日,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一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会在这里举行,来自省农科院及数十个县农业部门的领导、专家、种植大户驻足聆听小麦丰产丰收经验。
踩着松软的泥土,观摩队伍在小麦农旅文化园里边走边听。在小麦进化演变圃,上世纪50年代齐腰高的老品种与当下齐膝高的新品种形成鲜明对比。
“株高从1米降到80厘米,亩产却从150斤跃至千斤。”吴政卿的解说让参观者频频点头。吴政卿是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研究员、丰优育种研究室主任,他风趣形象的讲解让田间有了欢声笑语。
当行至紫色麦穗的杜伦麦前,他特意掰开麦粒:“这种四倍体小麦硬度高达75%,是意大利面的黄金原料,我们正在攻关适应中原气候的改良种。”
当走到竖着“郑麦918”牌子的麦田时,吴政卿突然驻足,指尖轻抚沉甸甸的麦穗,对大家说,这个品种可是个“明星”品种。一听这话,省农科院副院长王强故意问道,你说说“郑麦918”咋个明星法?
“大家猜猜这个品种专利卖了多少钱?”吴政卿卖起关子。众人屏息等待时,延津县委书记、县长李中耀指着牌上的数字“918”笑着接话:“这个品牌在‘918’前头加个‘1’,卖了1918万元!”现场顿时响起一片赞叹声。
“郑麦918”由省农科院雷振生团队选育而成。2023年,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与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签署“郑麦918”重大成果转让协议,1918万元的生产经营权转让价格,刷新了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纪录。
“我们将加强科技攻关,培育更多好品种,争取在数字前边加个‘4’或‘5’。”在挂着水珠的麦芒儿映衬下,绿色的麦浪随风涌动,吴政卿手持麦克风,带着队伍继续前行。
一众嘉宾掏出手机连拍数张特写,即将扬花的麦穗在镜头里定格成丰收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