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 协同发展——我市校地校企合作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2025-04-10 10:56:54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你是否还记得春节档《哪吒2》里有个名场面——太乙真人用莲藕给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当神话走进现实,新乡学院3D打印学院的实验室里,钛合金通过3D打印技术正在变成精准的医疗植入物。

  “3D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在医疗、消费品、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正在持续增效加速。”新乡学院校长王孝俊介绍,通过校企共建,3D打印数字智造创新平台正在赋能各行各业,助力我市及相关行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不仅仅是3D打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从抗癌新药研发到智慧农业升级,从高端医疗器械突破到种业振兴实践,我市以校地校企合作为纽带,推动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正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打破技术壁垒,创新药跑出“加速度”

  在生物医药领域,河南师范大学李伟教授团队与知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携手10年,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BTK抑制剂TM471-1胶囊。该药物突破血脑屏障限制,在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硬化等适应症上展现显著优势,目前获准开展多发性硬化适应症临床试验。其间,该团队获得的3件国际新药专利已进入美国、欧洲、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提供源头创新,企业打通转化链条,政府搭建政策桥梁,这种‘铁三角’模式让实验室成果跑出了产业化加速度。”知微医药首席科学家丁清杰博士表示。类似的协同创新案例在新乡不断涌现。新乡医学院王天云教授团队攻克重组蛋白表达技术壁垒,实现6项专利转化和4项技术转让;华隆生物联合高校建成国家级干细胞平台,实现河南省内首个细胞药物在CDE的注册申报及上市应用。

聚焦智慧农业,科技赋能“中国粮仓”

  在农业领域,校地校企合作书写着“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河南科技学院高海燕团队与和协动物药业联合攻关,开发出麻杏石甘方剂质量控制技术、发酵双黄连替抗产品,授权发明专利4项,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省农科院与市农科院整合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千万元,打造年蔬菜育苗3000万株的现代化种苗基地,彻底扭转了全市蔬菜种苗供应紧张的局面,筑牢了我市市区蔬菜市场稳定供应的根基。同时,基地以红旗区为战略核心,迅速向周边区域扩散,构建起跨区域的蔬菜种植产业协同发展网络,为区域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这种“科研院所+企业+农户”的联动模式,让科技成果真正扎根泥土,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基因。

发力高端制造,智能装备领跑市场

  在高端制造领域,校地合作正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郑州轻工业大学安小宇团队与中宝电气联合研发的配电网故障预警系统,通过20多项企业委托课题攻关,实现配电自动化终端等产品性能国内领先,相关技术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郑州大学姚利娜教授领衔的智能起重装备项目,则瞄准“毒雾+防爆”极端环境需求,依托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开发出自主可控的集群控制系统,相关成果应用于多个国家级重大工程。“高校的算法优势与企业的工程化能力结合,让‘实验室智慧’变成了‘生产线生产力’。”姚利娜教授如是评价。

三端共同发力,机构改革激发活力

  校地校企合作硕果累累,源于体制机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新乡是高校之城、科教之城、创新之城,拥有13所高等院校和2255家规上工业企业,产业体系完备,专业门类齐全,创新要素集聚,推进校企校地合作,我市坚持政府、高校、企业三端发力。政府端围绕政策支持、环境优化、生态营造,今年年初出台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十条措施”,持续推进科教资源、创新要素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和匹配;高校端围绕我市“8+17+N”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学科设置,科研团队对应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开展研究;企业端则围绕市场导向、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根据创新需求对接高校资源,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领军人才创新创造。2025年以来,我市已征集企业技术需求、项目需求及人才需求等各类需求2000余项,高校供给清单1500余项,供需双方逐步对接,实现精准匹配。

  同时,我市将企业生产车间转化为高校实训基地,企业的产业与高校的专业相对接,企业的科技与高校的科研相衔接,企业的人力与高校的人才相匹配,构建“入学即入岗、专业即产业、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模式。目前,13所在新高校与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设立实训基地,每年参训学生近10万人次。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强化科创金融服务供给,鼓励高校开展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活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融入产业链,科技创新政策红利逐步显现,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突破100亿元,增幅连续3年超过30%。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81项,登记金额达32.9亿元,同比增长32%。

  抗癌新药点亮生命希望,智慧种苗孕育丰收图景,创新机制激活发展动能。当高校的“创新基因”与产业的“应用土壤”深度融合,我市的校地校企合作正在加速释放聚变效应,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作出新乡贡献。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