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569.7亿元,粮食总产和单产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2位……过去的一年,新乡经济顶住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影响,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稳健前行,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新、稳中向优的发展态势,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从农业生产看,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努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年粮食总产量482.62万吨、单产444.89公斤/亩,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不仅把自己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去年,中原农谷成功列入全国仅有的3个种业创新基地,实现八大领域育种全覆盖,“三年起势”目标如期实现。
工业是稳经济的“压舱石”。去年,我市持续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把纾难解困与扶持企业做优做强有效结合,瞄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持续提升核心产业能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5.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个百分点。
看服务业,随着各项稳经济扩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服务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带动服务业生产加快恢复,去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2.43亿元,同比增长3.7%,较2023年提高7.2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中有8个行业实现正增长。
坚持“项目为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增速达到8.9%,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项目投资增长11.7%,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05.8%;工业投资持续两位数增长态势,全年增速为31.6%,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6.8%,民间投资增长10.6%。
消费激活力,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7.1亿元,同比增长6.8%,较2023年提高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近七成商品零售保持增长,基本生活类消费增速加快,部分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乡村消费增长优于城镇。特别是在“两新”加力实施下,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速较快,分别增长86.2%、68.6%,较2023年提高101.2、55.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不仅要看“形”,更要看“质”、看“势”。全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硬核竞争力。从增速看,全市航空航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7%、23.6%、8.7%;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6.9%,较2023年提高245.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4%,较2023年提高48.4个百分点。从投入看,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77%,连续3年超全国平均水平。从活力看,全市实有经营主体63.74万户,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5.3%,居全省第5位。从创新力看,我市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力评价、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分别位居第66位、上升11个位次,第72位、上升14个位次。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达8.3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67万人。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民生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2%、8.7%、3.7%。
时间是客观的记录者,一组组数据刻印了逆势而进、难中求成的坚实足迹。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奋勇争先,新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定会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
责任编辑:李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