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报告显示: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排名中,新乡位居第66位,较2023年上升11个位次。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密不可分。2024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2000家;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7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登记首次突破100亿元,连续3年增幅超过30%;拥有4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6家国际联合实验室、3家省实验室......各项创新指标稳居河南前3位。1月10日,我市发布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新十条”,再次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着力提升城市综合创新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坚定决心。
在分享喜悦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头脑清醒。数据显示,在2024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排名中,我市以43.44分位居第66位,郑州、洛阳分别以61.25分、51.30分位列第22位、第53位。这表明郑州、洛阳在创新力方面明显领先于新乡。这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尽管新乡创新平台很多、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丰富,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不够、科研方向聚焦到特色产业链还不够、科创平台服务于经营主体需求还不够。
城市综合创新力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成不了创新高地,就会沦为发展洼地。发展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深化校地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从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培育、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加速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推动高能级全链条创新平台建设。以河南师范大学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原农谷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以及平原实验室为引领,聚焦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推动高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圈。创新科研管理、项目运行、资金运作、激励评价等机制,吸引高水平科研人才和高科技创新项目在我市落地。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或共建创新载体,探索新乡特色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之路。持续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强化龙头瞪羚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做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规模。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以及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收益分配、产权管理、转化评价、维权服务等配套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云平台以及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交易等平台服务能力,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强化科创金融服务供给,探索“信贷+股权”等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创投基金、研发基金、人才基金、产业基金,形成基金集群。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合作共创辉煌。持续提升城市综合创新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战略的呼唤、是发展的必然。我们相信,历来重视“校企地合作”的新乡,定会以拥抱前沿的决心、追比赶超的雄心、竞逐未来的信心,蝶变为全国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