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校企校地合作系列评论之二

2025-01-13 09:38:21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评论员

  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新飞制冷与西安交大合作开展“逆布雷顿技术应用开发”,破解了“超低温制冷技术”关键技术难题;拓新药业发布“核苷类系列产品”需求,河师大第一时间“揭榜”,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快速产出和就地转化......

  当一项项核心技术被攻克,一件件科技成果得以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无疑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市系统集成高校优势专业、优质成果、优秀团队,将创新因素、核心要素、人才元素一体叠加,赋能新乡产业发展。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2家。聚焦“8+17”产业链群的技术瓶颈和断点堵点,通过链主企业牵头、高校参与、政府支持的“创新联合体”模式,在生物育种、生物医药、先进膜材料、航空发动机润滑组件、防摇摆智能控制起重机、碳化硅高功率芯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提升了企业整体竞争力。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2134家规上工业企业,880家高新技术企业,仍面临着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市场创新的主体。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城市之一,新乡拥有在全省实现率先崛起的重大机遇,应依托我市丰富科创资源,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高职院校、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能力,走共同研究开发路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挑战。

  要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市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聚焦重点产业链,按照“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运行机制,深化产学研融合,引导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无缝对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技术优势构建起重点领域的产业链韧性,夯实核心竞争优势。以需求为导向,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业化,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能。

  要实施“科技副总”引才机制,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新乡高校众多,不缺科技成果,但很多科技成果却走不出实验室,无法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副总”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一头连着生产实践,无疑是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的关键。我市高校院所林立、产业集群众多,为“科技副总”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准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和科技人才精准匹配、有效对接,推动更多企业与“科技副总”自主合作,双向赋能。同时,鼓励高校和地方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科技副总”人事待遇、经费保障、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要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更好匹配产业人才供需。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新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加强校企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深度,协同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产业兴市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积极构建产教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让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企业,成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员工,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强,则经济强;企业稳,则大盘稳。让我们以“新十条”发布为契机,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将雄厚的科技创新“潜能”转化为推动新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