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2023年2月17日,关小凤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演出《三上关》。
□李青春文/图
祥符调又称十字调,清代乾隆年间发源于封丘县清河集的“许门”,是豫剧的源头和一个重要流派,因清河集古属开封祥符县而得名,被称为“豫剧之母”。
祥符调是标准中州正韵,最正宗的豫剧唱腔。祥符调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其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的风格。在祥符调的当代传承与发展进程中,我市艺术家关小凤为这一传统戏曲流派的活态延续与广泛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10月25日,关小凤率领演员来到封丘县鲁岗镇任寨村爱馨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关小凤,原名张秀党,“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再传弟子、祥符调表演艺术家关灵凤亲传弟子、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祥符调)的代表性传承人、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豫剧团团长。
关小凤,1966年出生于原阳县陡门乡张素庄村。1983年,她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只身来到安阳百花豫剧团跑龙套。同时,努力学习名家的表演技巧。一次在西安演出时,饰演主角的演员突发高烧,不能上台。B角、C角都不敢上台。关键时刻,关小凤挺身而出,不但救了场,而且大获成功......
2005年起,关小凤开始向祥符调表演艺术家关灵凤学习。2009年5月29日,关小凤的拜师仪式在郑州市举行,我省戏剧界的领导、专家等悉数到场。拜师仪式上,关灵凤为她取了“关小凤”的艺名。戏剧界的前辈称赞关小凤的嗓音高、亮、甜、宽、柔、润,真假嗓结合把祥符调悠扬、柔润、缠绵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后,关小凤博采众长,创造性地传承、弘扬祥符调,让这一古老剧种重新焕发生机。
2013年,关小凤在清河集村组建了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豫剧团。同年6月,她在郑州德亿歌舞剧院成功举办了祥符调个人演唱会。2016年,她被评选为河南省“百佳民间文化能人”。2018年,她被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聘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基地特聘专家和传习导师。同年5月,她在清河集村筹备承办了新乡市首届戏曲文化年暨祥符调艺术年活动。2019年,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豫剧团荣获全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最具影响力的“金牌戏曲剧团”称号。2021年春节,关小凤表演的祥符调经典剧目《三上关》中的《鼓打五更鸡叫鸣》唱段的视频,登上了英国的春节联欢晚会。2023年2月,她和女儿张聪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展演。同年3月,由关小凤主演的《三上轿》入选第十届黄河戏曲节和首届河南省民间职业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024年5月,全民“艺”起来——封丘县第三届祥符调戏曲艺术年在清河集开幕,关小凤带剧团连唱了3天大戏,深受戏迷观众的欢迎......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和推广祥符调戏曲艺术,关小凤到处搜集老剧本、旧道具以及磁带、光盘等,自筹资金建起了豫剧祥符调展示馆。此外,她还把清河集“祥符调大舞台”重新装修,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看到舞台下的观众,听到观众的热烈掌声,关小凤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心血都是值得的。
关小凤始终坚信,祥符调这门古老艺术兼具独特审美价值与丰富表现力,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音乐的包容性——这份珍贵遗产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档失传。她认为,祥符调的传承一直在路上,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祥符调艺术一定能熠熠生辉,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