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通讯员 杨恒战 罗菲
秋日的豫北乡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走进封丘县王村乡瓦窑村,白墙灰瓦的农舍错落有致,院墙上,“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家训匾额镶嵌其间;农户门前的柿子树挂满果实,与屋檐下悬挂的“金榜题名”红灯笼相映成趣,丰收的喜庆与崇学的荣光交织成独特的乡村画卷。
在这个仅1418人的村庄里,累计培育出本科以上大学生304名,其中,博士和硕士23名,瓦窑村也以“育人典范村”之名享誉乡里。而连续多年开展的欢送大学生活动,正是这一育人硕果的重要基石。
日前,瓦窑村举行第31届大学生欢送会,全村以最高礼遇为今年金榜题名的19名学子送行。村党支部为学子颁发荣誉证书与助学金,学子们登台感谢资助方、分享奋斗历程、展望大学生活,现场掌声雷动。村文艺队伍精心编排了快板、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用“大白话”“土方言”生动演绎崇文重教的故事;志愿者穿梭其间,以周到的服务保障活动井然有序。这场盛会,既是对学子的欢送,更是一场凝聚人心的精神盛宴。
始于1995年的欢送传统,见证了一代代学子的成长,也延续着村庄崇文重教的初心。当年,在该县退休教师王俊仁的倡议下,瓦窑村“两委”干部、教育工作者与爱心人士共同筹资设立瓦窑村教育基金,专项资助考入一本院校的优秀学子。教育基金设立以来,累计资助300余名学子,欢送活动也成为激励后辈勤学向善的精神火种。除了崇文重教,孝亲敬老之风同样浸润着瓦窑村的每个角落。该村已连续14年举办重阳节孝亲敬老活动,为老人集体庆生、开展义诊,获评“新乡市孝贤文化示范村”。孝亲文化与崇文重教相融共生,涵养出村庄的文明新风。
一村引领,全乡共进。在瓦窑村的示范带动和王村乡党委的号召下,全乡47个村庄纷纷效仿,相继举办大学生欢送会,让“耕读传家”的传统美德深植人心,在全乡形成了崇文重教的浓厚氛围。“王村乡已连续7年举办‘奉献爱心、圆梦大学’捐资助学活动,吸引了众多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参与,累计募集善款139.3万元,惠及学子1166人。”王村乡党委书记杨楠介绍,这一常态化捐资助学机制,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铺就了圆梦大学的道路。
如今的瓦窑村,不仅因崇文重教声名远扬,更以孝贤新风温暖乡里。该村持续发挥党员干部与乡贤能人的引领作用,通过“家风家训上墙”“道德讲堂”“乡贤座谈会”等文化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村风、民风与家风。
“下一步,我们将开设‘第二课堂’为学子赋能,并通过恳谈会引导在外人才反哺家乡,把育人成果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效。”瓦窑村党支部书记张胜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