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路公交“活”乡村——辉县市“交邮融合”打通城乡微循环

2025-09-15 09:10:28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荣

通讯员 郭冬青

  清晨6点,共城大地晨雾朦胧。司机张师傅仔细检查完车辆,启动引擎。他的这辆公交车与众不同——车厢后部专门开设明亮的绿色区域,整齐码放着各式快递包裹。这辆身披“交邮融合”标识的公交车,即将开始一天的双重使命:既要运送乘客,又要护送包裹进村。

  辉县市地处豫西北山区与平原交界地带,93万人口中,农村居民占比高,540个行政村星罗棋布。山区丘陵地貌让这里长期陷入“快递取件难、下乡难、产品出村难、载客提升难”的发展困境。

  “以前取个快递得跑十几里路到镇上,来回车费就要8块钱。”北云门镇姜姚固村的李大姐说,“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买的东西还没有车费贵,就只能让快递在镇上多放几天。”

  “客车跑一趟,只有三五个人坐是常事。”辉县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城乡客运运营成本高、效益低,但线路又不能不开。”

  转机发生在2022年。辉县市与邮政部门签署“交邮融合”合作框架协议,以“四好农村路”和“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辉县市学院路南段的辉县市农村客运物流综合服务中心,1.6万平方米的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全自动小件分拣机日均处理8万件邮件,5000平方米的邮件处理区内,下行邮件正快速分拣集包,准备通过公交车专用垛口装车;各类仓库中,农产品与日用品整齐码放。12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馆尤为引人注目,从产品展示、直播销售到打包发运,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加装了邮件存放专区和实时监控的公交车每天从县级中心出发,沿途与村级站点负责人精准交接。下行邮件通过邮政“中邮E通”系统即时通知村民取件,上行邮件则由公交车带回分拣,实现“县内当日达、省内次日达”。

  “现在不一样了!”张师傅笑着说,“我这辆车不仅载人,还载着乡亲们的期待。有时候是孩子给老人寄的营养品,有时候是在外打工的父母给孩子寄的新衣服。”

  公交车行至北云门镇姜姚固村,汇佳百货站点负责人关亚杰早已等候在站牌处。她快速清点着当天到达的快递,200多件快递放在村里的服务点,等待村民领取。同时,30多件上行邮件——大多是村民寄出的特产和农产品,也被装上公交车。

  “早上刚采摘的油桃,下午就能装车发出,第二天就能到达省内客户手中。”上八里镇的一位果农高兴地说,“再也不用担心水果烂在路上了。”

  薄壁镇的牛羊肉、上八里镇的油桃......这些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如今通过“交邮融合”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上半年,辉县市通过“交邮融合”渠道累计转运农产品价值达490余万元,发出惠农包裹37万余件。物流效率的提升直接带动周边28家电商成长,为当地创造了6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辉县市运营的3条“交邮融合”线路,覆盖上八里镇、冀屯镇、薄壁镇等7个乡镇,辐射15万人口130余个行政村。

  傍晚,张师傅的公交车踏上归途。车厢里,几位村民带着商品有说有笑;车厢后部的快递区里,则装满了各村站点收集的上行邮件和特产。

  这辆公交车的双程人生,正是辉县市“交邮融合”实践的缩影:上行载客,下行载货;进城带去农产品,回村捎来工业品。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从解决“寄递难”到助力“产业兴”,辉县市以“交邮融合”为支点,撬动城乡资源的高效流动。在这条联通城乡的道路上,更多的发展机遇正在孕育,更多的幸福故事正在上演。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