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5-07 09:27:22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产业振兴项目

◀绘就“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留”的乡村画卷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四季有景、全域皆美”,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红旗区域内各个乡村经历着从“脏乱差”到“美富优”的华丽蝶变,这是一场乡村振兴攻坚战的战果,也是“千万工程”河南实践的生动缩影。

谋划新蓝图

  红旗区紧扣“美丽宜居乡村、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业现代化”三大目标,高起点谋划乡村振兴路径,出台《红旗区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构建“五大工程、15项措施”的系统推进体系,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的领导小组,组建5个工作专班,特邀专业团队编制《小店镇六村联创和美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方案》,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锚定方向。

  红旗区建立“七个一”工作机制(一事一专班、一村一方案、一日一调度、一周一例会、一旬一排名、一月一督导、一季一通报),创新“打擂比武”考核模式,将和美乡村建设纳入奋勇争先进位升级工程,营造“比学赶超”的创建热潮。小店镇关屯、殷庄等6村联建项目率先破题,殷庄村获评“省民族团结示范村”,刘景屯村入选“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成为全区乡村振兴的“样板间”。

旧貌换新颜

  红旗区以基础设施“大会战”为抓手,全力破解乡村建设短板。洪门镇重点推进“三通一规范”(通路、通水、通气,规范门店招牌)建设,保安堤、申店等村率先受益:铺设水泥路、柏油路直通农户,更换排水管道构建科学排水系统,彻底解决雨天积水难题;整治“飞线”入地,拆除废旧线杆,清理小广告,统一规划门店招牌,曾经杂乱的街道变身整洁有序的“景观道”。

  “现在路平了、灯亮了、环境美了,住着比城里还舒心!”保安堤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声。农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同步发力,新延路两侧荒地变身“绿廊”,绿植花卉错落有致;107立交桥周边“微改造”见大成效,东北角游园、东南角花箱景观、西南角文化围挡等工程串珠成链,绘就“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留”的乡村画卷。小店镇关屯、殷庄等村累计铺设污水和弱电管道1.8万米,提升沥青路面3万平方米,完成地下电缆铺设和信号线入地,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激活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蝶变的核心引擎。红旗区立足资源禀赋,打造“育种基地、设施蔬菜、水产养殖、仓储物流”四大农业支柱产业,推动“田园变园区、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

  育种产业“强芯”,与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在吴庄、殷庄等村建设240亩育种试验田和3000余亩小麦繁育基地,带动周边种植2.2万亩,通过“飞地模式”在周边县扩种10万亩,年产值达1.4亿元,“红旗种子”播撒中原大地。

  设施农业“提质”,中原农谷现代种苗产业基地产能突破3000万株,瑞之恩乡村振兴产业园建成“研发—展示—体验”一体化富硒产业基地;殷庄村手工水饺产业链、石磨香油加工厂年集体增收60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新引擎”。

  水产养殖“破圈”,王堤村创新工厂化循环水养虾模式,二期项目建成后年产量预计达25万斤,年产值500万元,“南美白对虾”直供胖东来等商超;大棚种植引进“普罗旺斯西红柿”等高端品种,亩均收益达3万元,较传统蔬菜增收4倍,“特色种养”成为农民增收“金钥匙”。

  凝聚新合力

  乡村美,不仅美在“面子”,更在“里子”。红旗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培育“头雁”队伍,储备8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打造“红昌说事”“老窦讲礼”等矛盾调解品牌,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9%,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75家企业、高校结对帮扶66个村(社区),兴隆机械、日升数控等企业累计投入600万元,助力人居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构建“政企村”协同发展新格局。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去年全区开展志愿服务、农民丰收节等活动300余次,刘景屯村“乡村大食堂”、殷庄村“和美殷庄·快乐农吧”等农旅融合项目开园迎客,让村民在“鼓腰包”的同时“富脑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环境净化、门店序化、全域绿化、道路彩化、城乡亮化、全面美化”,红旗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红宣文/图)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