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苗“唱响”乡村振兴歌

2025-04-16 19:33:34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开栏的话

  村之特色,关键在“特”。从鹅苗孵化的产业龙头到草莓小镇的农旅融合,从明清古建的文旅开发到纺织集群的匠心坚守,等等,“一村一品”正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聚焦我市特色村的创新实践,记录“一村一品”的发展密码,即日起,本报开设“‘特色村’特在哪儿”栏目,敬请关注!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艳冰

  4月14日下午,在原阳县路寨镇指挥寨村汇民禽业孵化厂的孵化机里,“啾啾”鹅鸣声此起彼伏,一只只鹅苗正陆续破壳。十几个小时后,它们将在新郑机场搭乘飞机前往四川省内江市,在那里的养殖厂开启全新“鹅生”。

  指挥寨村有86家专业鹅苗孵化厂、2家屠宰场,几乎家家户户和鹅苗打交道。该村鹅苗年孵化量达4000万只、年产值超3亿元、纯利润3000多万元,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鹅苗孵化销售基地。这些黄灿灿、毛茸茸的小可爱们成为指挥寨村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指挥寨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仅有1300多口人,鹅苗产业却享誉全国,人与鹅的渊源要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有村民用柴、煤烧炕取暖孵化鸡苗,种田之余有了额外收入。到20世纪90年代,积累了丰富孵化经验的村民开始专业孵化经济效益更高的鹅苗,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赋能的鹅苗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现在鹅苗孵化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每个孵化机可一次性装蛋7680枚,不仅占地面积小,且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有效降低了成本。”汇民禽业孵化厂负责人陶刘柱介绍,孵化机恒温、恒湿,可定时通风、自动翻转,经过31天孵化,鹅苗能准时茁壮破壳,孵化效果非常好。

  指挥寨村不仅有“大三花”“霍杂”“浙杂”“浦三”等个头大、肉质好、长速快、产蛋多的优良鹅苗品种,各孵化厂还为养殖户提供饲料配比、防病、养殖规划等售前、售后全链条服务,“种鹅销售+种蛋回收”模式更是赢得了忠实的客户,各孵化厂订单络绎不绝。

  “鹅苗五六天出一批,一批出两三万只,小鹅苗从鹅蛋到出壳需一个月时间,一年四五百万只,产值1800万元,销售到全国各地养殖户和禽苗市场。”永鑫孵化厂负责人刘鑫说。

  在慧欣孵化厂,村民李素菊将一颗颗洁白的鹅蛋放入托盘,再将托盘装入孵化机。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不耽误种地做饭干家务,一个月还有几千元工资,她觉得很知足。

  家里本就有孵化厂的孙生香也趁自家不忙的时候到其他孵化厂打零工,装蛋、分拣、防疫,这些早就熟练的工作让她一个人就有双份收入,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一个拥有三四十台孵化器的中等规模孵化厂,旺季行情好的情况下,每月有20万元收入。村里的孵化厂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不仅是本村的村民,连周围村子都有来打零工的。”指挥寨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彬说。

  为了让鹅苗产业健康蓬勃成长,村“两委”积极为孵化厂提供各种帮助。从硬化孵化园区的道路,到协调增加用电设备;从争取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到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指导,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各孵化厂之间也形成了团结协作、相互帮扶的良好风气。

  曲项向天歌,歌出新生活。多年的探索实践,指挥寨村凭借鹅苗孵化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河南省鹅苗孵化特色专业村”“河南省首批‘一村一品’专业特色村”等称号,鹅鸣声声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