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志松)3月21日下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开区专场上,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文君以“强化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新乡东区核心区’”为主题,介绍了经开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该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经开区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新乡东区核心区”,进一步“巩固提质再加速”,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整体呈现出经济向上、结构向优、态势向好的局面。
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连续两年居全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居全市第1位;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在最新的国家级经开区考核中排名第120位,连续2年进位升级,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产业发展支撑有力。新乡化纤产量同比增长12.7%、中纺绿纤营收同比增长14.5%、豫新热管理产值同比增长28.3%,带动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逆势上扬。2024年实施产业项目128个,总投资280.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完成投资73.4亿元,占全年总投资的106%。其中总投资8.6亿元的新乡白鹭生物基新材料绿色工艺中试产业园项目已经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延链补链项目隆鹭纺织当年洽谈、当年落地,总投资16亿元的中储棉项目即将建成投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势头强劲,先进医学产业园加速推进,润宇新材料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乡数字科技城已入驻同泽科技、勤邦信息等数字企业十余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航空新材料、无人机教培、低空经济创新平台等项目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
科技创新活力涌动。加快实施“六新突破”,科之诚芯片实现量产;豫新热管理直冷板亮相国际博览中心,成功获批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成功申报20个省级以上荣誉,其中:新乡立白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华洋包装获批省级智能车间、华锐锂电获批省级质量标杆。新增“四上”企业32家,总数达到221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家,总量达28家;新增5家省级创新平台;认定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6家。连续5年获评全省技术合同先进登记机构。
招商引资破局突围。纵深推进“大员招商”“全员招商”,积极开展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先后协办中汽协热系统分会、全国铸造协会消失模分会2个国家级行业大会,与会企业400余家。与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大湾区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中心开展战略合作,探索产业转移、企业培育新路径。全年签约并落地项目95个,总投资213亿元,同比增长27%。
对外开放名片更靓。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13%,全市排名第2。中欧班列扩量提质,全年开行117列,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发运标准箱9284箱,同比增长39.5%。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实施“腾笼换鸟”,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012亩,总投资74亿元的专精特新产业园已成功入驻11个项目。抢抓政策机遇,争取超长期国债5000余万元。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协助企业争取科创资金1500余万元,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资金430万元,惠企数量、资金额同比增长80%、79.2%。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全省第2,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两年全省第1。
产城融合相融共生。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开院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等19个配套项目加快推进;久鼎箜篌博物馆揭牌运营;经开里特色商业街区、平原湖公园等优质消费场景已经形成,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品牌教育”成效显著,与育才、师大附中、神州天立等名校合作办校,招生人数增长36%,户籍生基本无外流,中招、高招成绩再创新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2天,全市排名第1;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