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苏洪峰 实习生 喻允祯
在全球大力倡导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循环经济模式成为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共进的关键路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作为循环经济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一环,正逐渐崭露头角。在此背景下,我市凭借前瞻性布局与持续创新,积极投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着力打通资源循环利用链路,构建绿色产业生态。
近日,记者在位于延津县开发区资源循环再生园区的河南中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看到,一批“退役”的废旧锂电池经过拆解、破碎、分解、冶炼等环节,提炼出来的镍、钴、锰等金属材料,再次成为电池材料企业的原材料。
“一块20克的手机电池就能污染一大片土壤,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对废旧电池的再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避免大量的资源浪费。”河南中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同志表示,镍、钴、锰是三元锂电池正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量依靠进口,企业从废旧电池中再次提取这些材料,目前已逐步成为电池材料行业的主要供给。
据了解,除了提取宝贵的稀有金属,对于“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在80%及以下的仍有利用价值,可经过拆解、分容、重新配组等工序,以适应电动三轮车、电动二轮车等“低应用场景”实现梯次利用。
河南中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20年落户延津县后,迅速进入发展“快车道”,6条废旧锂电池极片生产线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回收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2023年,该公司废旧锂电池材料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具备年处理废旧锂电池10万吨、年提取电池碳酸锂1万吨的生产规模,成为国内中部地区最大的锂电池循环产业基地,成功入选工信部评定的再生利用和梯次利用“白名单”企业。目前,我市像这样的“白名单”企业共有3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重点企业的发展,强化政策扶持,积极鼓励企业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河南中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改造项目,获得2024年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改资金支持。强化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如延津县依托开发区资源循环再生园区,大力发展“资源—回收—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转型与循环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子。让废旧动力电池“变废为宝”,有力撬动了循环经济向新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资源循环再生园区已入驻企业110家,其中规上企业59家,循环经济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68亿元、工业增加值9.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