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国庆
为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4月16日,高新区复兴社区工作人员走进幼儿园,开展幼儿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平原晚报》4月18日A06版报道)
随着天气逐渐升温,防溺水再次成为值得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以前,说到防溺水,多聚焦于学龄儿童。而高新区复兴社区创新开展幼儿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为防溺水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深入探讨。
爱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不容忽视的是,玩水在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溺水事故。
对此,高新区复兴社区工作人员走进幼儿园,开展幼儿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工作人员通过唱防溺水儿歌和模拟危险场景等方式,对幼儿进行防溺水教育,为幼儿撑起了一把牢固的“安全保护伞”,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价值。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要想让这把“安全保护伞”更牢固,仅靠对幼儿进行宣传教育还不够。毕竟,幼儿园的孩子年龄特别小,安全意识特别淡薄,甚至根本就没有安全意识。
就此而言,在开展幼儿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中,除了需要幼儿园和社区等社会层面的单位做好各项工作外,还需要家长切实尽到监护责任。
众所周知,幼儿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在幼儿园由专人看管,在家里由家长看管,幼儿不会像大孩子那样独自跑到外面玩水。
其实,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深水水域,幼儿在幼儿园很难发生溺水事故,笔者至今没有听说过类似的溺水事故。
如果刨除了幼儿在幼儿园发生溺水事故的因素,另外一个“溺水风险点”就是家长的看管。
从家长监护责任的角度看,幼儿需要家长看管,只要家长切实尽到了看管责任,幼儿就根本不可能接触到水,溺水隐患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如果家长没有对幼儿尽到看管责任,或者放任幼儿玩水,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幼儿溺水事故。
客观而言,防幼儿溺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消除家庭溺水隐患。家长全面消除家里的溺水隐患。城市家庭比较简单,特别是住楼房的家庭,除了浴缸,基本上没有溺水隐患。另外,如果家长用桶或大盆给幼儿洗澡时,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现场,以防水“呛”到孩子发生危险。
其二,做好小区的预防工作。有些小区有水域,家长带幼儿在小区玩耍时,不要让幼儿接触到水域。还有些小区的地面不平,甚至有深坑,下雨后易积水,家长在下雨天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带幼儿到积水处玩水。
其三,带孩子外出时要“严防死守”。家长带孩子外出时,特别是到有水域的景区游玩时,必须始终看管好孩子,必须让幼儿始终处在自己的看管之下,消除一切溺水隐患,千万不要边玩手机边看孩子。
总而言之,只要家长切实尽到了监护责任,看管好了幼儿,就为幼儿撑起了防溺水“安全保护伞”,从而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