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谣言、网络举报和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公众认知和政府治理的重要因素。但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渠道也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网络谣言的泛滥不仅误导公众,损害个人和集体名誉,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危害社会稳定。而网络举报作为公众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于揭露和打击网络谣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网络舆情作为社会情绪的晴雨表,反映了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对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文献发现当前研究多侧重于单一领域的治理策略,而缺乏三者之间的协同治理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辟谣、网络举报与网络舆情之间的协同治理机制,通过构建协同治理框架,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以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网络辟谣、网络举报与网络舆情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当前,网络谣言以其快速传播、难以控制的特点,往往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形成网络舆情热点。且往往伴随着情绪化和非理性因素。谣言的虚假性、误导性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愤怒等负面情绪,对网络舆情的稳定造成冲击。网络谣言的泛滥往往引发网络舆情的波动,而网络举报则是揭露和打击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网络辟谣工作能够平息网络谣言,减少其负面影响。同时,网络举报机制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揭露和打击网络谣言的渠道。通过举报,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谣言的传播,减少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同时,举报信息也是网络辟谣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网络举报为网络辟谣提供了线索和依据,而网络辟谣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三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形成了一个闭环,共同作用于网络空间的治理。
而网络舆情反映了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多元态度和看法,但也可能被谣言和虚假信息所误导。舆情治理需要平衡公众知情权与政府管理权之间的关系。网络辟谣工作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有效遏制了谣言的传播和扩散。这有助于平息公众的负面情绪,引导网络舆情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网络辟谣还提高了公众的媒介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增强了其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网络辟谣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网络辟谣、网络举报与网络舆情管理的综合作用,有助于构建一个清朗、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通过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网络舆情,可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二、 构建网络辟谣、网络举报、网络舆情三者协同治理的框架和机制,是应对复杂多变网络环境的重要举措
1. 构建三者协同治理框架,首先明确治理主体与职责。政府作为主导力量,负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指导和监督网络空间治理工作。其次是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负责加强内容审核、建立辟谣机制、提供举报渠道,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治理工作。再者是社会组织与公众要积极参与网络治理,提高媒介素养,主动举报网络谣言,协助辟谣信息传播。同时建立信息共享与协作平台也是治理框架的重要环节,构建国家层级的网络谣言治理大数据平台,整合各平台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并且要建立网络举报与辟谣联动机制,确保举报信息能够迅速传达至相关部门,确保辟谣信息能够及时发布。
2.完善三者协同治理机制,首先是要完善网络辟谣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网络谣言进行实时监测、快速研判,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并且要利用政府、媒体等权威渠道发布辟谣信息,增强公信力。还要加强预防式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其次是网络举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要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在线举报平台等方式,方便公众举报网络谣言和违法信息。并且建立高效的举报受理与处置机制,对举报信息进行及时核查和处理。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网络舆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通过官方渠道和权威媒体发布正面信息,引导网络舆情向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3.强化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加强网络谣言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网络谣言的定义、法律责任和惩处措施。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三者之间的治理工作,如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
4.加强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网络举报和辟谣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网络谣言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协会在网络谣言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5.协同治理的流程首先是谣言监测与识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谣言进行实时监测和识别。其次是建立高效、便捷的网络举报渠道和处理机制,确保举报信息的及时受理和有效处理。再者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深入分析,把握舆情走向和公众情绪变化,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最后是在谣言、举报和舆情处理过程中,各方主体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治理策略。
三、网络辟谣、网络举报、网络舆情三者之间的具体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可以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1.网络辟谣的政策建议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谣言的定义、法律责任及处罚标准,为打击网络谣言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辟谣联动机制,实现对网络谣言的快速发现、查证和辟除。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辨别谣言的能力,鼓励网民自觉抵制谣言传播。其实践路径是建立权威、专业的网络辟谣平台,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形成辟谣矩阵,扩大辟谣信息的传播范围。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谣言进行智能识别和预警,提高辟谣的效率和准确性。
2.网络举报的政策建议是建立便捷、高效的网络举报渠道,如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在线举报平台等,方便网民随时随地进行举报。建立健全举报人保护制度,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和举报内容严格保密,防止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对举报属实的网络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形成有效震慑。其实践路径是优化举报流程,提高举报受理和处置效率,确保举报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等方式,提高网民对网络举报的认识和参与度,鼓励网民积极举报网络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督促其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网络舆情的政策建议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加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舆情应对能力培训,提高其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和水平。其实践路径是制定完善的舆情应对预案和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确保在舆情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媒体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舆情应对的合力;同时,积极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了解网民诉求和意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工作,深入挖掘舆情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情绪变化,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网络辟谣、网络举报与网络舆情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它们共同实现谣言的快速辟除、举报的有效处理及舆情的正确引导,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只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自律管理;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公众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参与网络治理。通过明确治理主体与职责、建立信息共享与协作平台、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以及加强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等措施。并且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辟谣和举报机制、提升公众媒介素养、畅通举报渠道、加大查处力度、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加强舆情引导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新媒体中心 路张鑫)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