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每天采茶12小时子宫掉出体外?警惕子宫脱垂“隐形危机”

2025-04-10 12:14:27 来源: 央视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今天

#大姐每天采茶12小时子宫掉出体外#

登上微博热搜

这是怎么回事?

  每年清明前后,59岁的付大姐都要做长达12小时的采茶工作。某天她采茶时突然感觉下面有个东西掉出来,去厕所一看发现是个鸡蛋大的肉球!

  在出现了排尿困难的症状后,付大姐前往医院,结果显示她患上严重子宫脱垂,掉下的“蛋”就是子宫。而付大姐的子宫脱垂已持续10多年,她认为生过孩子、年纪大了都会这样,好在手术顺利,付大姐也很快出院。

  医生表示:付大姐严重子宫脱垂与她长期劳作密切相关,数据显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女性,子宫脱垂发生率是城市白领女性的6.8倍。

  什么是子宫脱垂

  有什么症状?

  子宫脱垂是女性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体外,常伴随下腹坠胀、排尿困难等症状。子宫脱垂很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因反复咳嗽、打喷嚏漏尿才会到医院就诊,从而发现问题。

  如经常感到腰骶部酸痛或下腹部坠胀、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出现了阴道异物感,可能出现了子宫脱垂。建议及时就医。

  子宫脱垂的原因

  分娩因素

  怀孕本身对盆底就造成了压迫,尤其是多次分娩、难产、胎儿过大或产程过长,可能导致盆底肌肉、韧带及神经的过度拉伸或撕裂。若产后过早负重或盆底肌未充分修复,脱垂风险将大大增加。

  年龄与激素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会导致盆底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弹性纤维)萎缩、松弛,减弱对子宫的支撑。随年龄增长,盆底肌肉和韧带逐渐退化,支撑力下降。

  长期腹压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肥胖或长期搬重物:持续腹腔压力增加,压迫盆底组织,导致逐渐松弛。

  预防措施

  对于子宫脱垂,预防至关重要。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产后女性要做好盆底肌的康复训练,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也有助于维持盆底组织的正常功能。

  △盆底健康对于女性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重视孕产期管理

  孕期定期产检,控制体重,营养科咨询,避免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及巨大儿发生。分娩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力,以减少盆底组织损伤。产后充分休息,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建议产后42天进行盆底功能筛查,若子宫复位不良需及时纠正。

  减少腹压增加的因素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避免长期提重物或久站久坐。肥胖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盆底压力。

  盆底肌锻炼

  凯格尔运动:每日进行2-3次盆底肌收缩训练(收缩肛门和阴道,保持3-5秒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可增强盆底肌肉支撑力。

  采取卧位做凯格尔运动效果更好,方法是:

  把头和两个脚后跟作为支点,仰卧,

  吸气,抬高腰部和臀部,收缩盆底肌,保持3~10秒;

  呼气,放下臀部,放松3~10秒。

  出现子宫脱垂如何护理

  子宫脱垂发生后,早期诊治能有效控制其发展。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子宫脱垂症状并降低发病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

  ①避免久站久坐:每隔1-2小时改变体位,减轻盆底压力。

  ②保持大便通畅: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每日饮水1500-2000ml,预防便秘。

  平衡运动与休息

  ①避免高强度运动(如长跑、蹦床),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

  ②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产后和更年期女性。

  中医调理与物理治疗

  中医建议通过针灸、中药封包、局部熏洗或内服调理体质,改善气血循环。

  轻症及有手术禁忌症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子宫托辅助治疗缓解症状,也可结合生物反馈与电刺激,主动加被动的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疗效。

  手术治疗

  如果脱垂程度严重,子宫颈已经脱垂出阴道口,应注意穿纯棉内裤减少对宫颈口的摩擦,注意外阴清洁。已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通过治疗不能改善症状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子宫脱垂是可逆性疾病

早期发现

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不但可以减轻痛苦

还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央视新闻综合触电新闻、健康之路、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公众号等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杨瑾

  策划丨张媛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