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为人民服务” ——访新闻战线老兵、著名摄影家牛子祥

2025-11-07 14:47:09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牛子祥使用的第一部相机

牛子祥介绍当年摄影的冲洗设备

牛子祥拍摄郑永和在太行山上的情景

□记者刘志松

  11月6日,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在牛子祥艺术馆见到了这位新乡市摄影界的“常青树”。今年90岁的牛子祥老师仍然精神矍铄,谈起他挚爱的新闻摄影事业,谈起他记录了近半个世纪的新乡变迁,眼中依然闪烁着年轻人般炽热的光。

  “镜头要对准人民、对准生活。拍照片,说到底是为人民服务。”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是牛子祥30多年新闻生涯坚守的信条,也是他至今未改的初心。

光影初心:从镜头后到人民中

  在牛子祥艺术馆,一张张黑白、彩色的照片,静静地诉说着历史。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两鬓染霜的老者,他的人生轨迹与新乡的发展紧密交织。

  作为新乡日报社的原编委、摄影部主任,新乡市摄影家协会原主席,牛子祥在新闻战线工作了30多个春秋。他的镜头里,留下了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乡视察、调研的珍贵瞬间。这些照片,是重要的历史档案,更是新乡发展高光时刻的见证。

  然而,他更愿意讲述的,是他与这片土地上普通人民,与那些先进模范人物结下的深厚情谊。

  “你看,这是史来贺同志,在田间地头;这是吴金印同志,和群众一起劳动;这是郑永和、范清荣、刘志华、郭兴......”在艺术馆的一面展墙前,牛子祥如数家珍。这些新乡乃至全国知名的先进人物,在他的镜头里,没有丝毫“摆拍”的痕迹,有的只是与群众汗洒一起、心想一起的质朴与真实。

  “我不是在‘拍’他们,我是在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战斗’。”牛子祥说。在长期的采访中,他与这些先进人物建立了“革命友谊”。

  他的镜头,不仅是记录,更是参与和陪伴。他记录下刘庄在史来贺带领下摆脱贫困的奋斗历程,定格下唐庄在吴金印领导下荒山变良田的生态奇迹。这些影像,早已超越了新闻本身,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新乡人砥砺前行的精神财富。

  辉县市老干部服务队小队员张婉婷告诉记者:“牛老师是郑永和书记的亲密战友,为人重情重义、正直无私。他常常一面采访,一面参加老干部服务队劳动,还带病亲自翻拍展览照片。今年老干部服务队服务点重启,他放弃中秋与家人团聚,亲自到场参加。郑书记已故去18年,耄耋之年的牛老师仍使命必达,这份执着令人永不敢忘。”

历史担当:

十万张照片和

一座艺术馆的赤子情怀

  多年前,牛子祥将自己拍摄的10万张记录新乡发展变迁的珍贵照片,捐赠给新乡市档案馆。随后,在牧野区、牛村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艺术馆。

  “这些照片,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新乡人民。”谈及捐赠的初衷,牛子祥语气平和而坚定,“我只是历史的记录者,把这些宝贵的资料交给国家、交给档案馆,才能得到最专业的保护,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发挥它们最大的价值。”

  牛子祥艺术馆自开放以来,已成为市民了解新乡的文化新地标,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参观学习。这里展出的,不仅是摄影艺术作品,更是几代新乡人的集体记忆。从旧城街巷到新区崛起,从工厂车间到丰收田野,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城市的日新月异......人们在这里寻找过去的影子,感受时代的脉搏。薪火相传:金烛之光与万人之师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走遍了新乡的山山水水。他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在国内屡次获奖,有的还被国外媒体采用。中国摄影界最高奖项——“金烛奖”和“终身成就奖”,是对他艺术成就和行业贡献的充分肯定。

  “我是新乡日报社人,荣誉的取得归功于组织的培养。”牛子祥说。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离开新闻工作岗位,对他而言不是职业生涯的终点,而是以另一种方式“为人民服务”的起点。

  他到新乡市老干部大学授课,义务普及摄影知识。这一教,就是35年。从胶片相机到数码单反,再到智能手机,他在教中学,学中教,只为让老年朋友也能轻松享受光影世界的乐趣。截至目前,他培养的摄影爱好者和骨干已近万人。这些银发学子,用镜头记录晚年幸福生活,成为了传播美的使者。学员李华瑞表示,牛老师不仅教会她摄影知识,更让她懂得如何做人。

  在年轻的新闻后备力量培养上,他更是倾囊相授。他时常告诫年轻人:“做记者,要到一线去,看到真问题;到人民中去,写出人民的心声。”

  这份“传帮带”的情怀,这份对后辈的殷切期望,让“金烛”之光,照亮媒体人前行的路。

  《平原晚报》原记者王玲玲说:“初次在牛子祥老师的小院见面,他工作室里那些沉淀岁月的新乡旧影,令我感慨。他的镜头始终凝视这片土地与人民——

  农夫脸上的皱纹、孩童清澈的眼眸,都被他以朴素而虔诚的方式捕捉。数十年来,他坚守严谨与真实,不为潮流所动。其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留给未来的历史文献,是以镜头为沉默的大多数立传,为流逝的时光铸碑。他的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们不断探索,用影像讲好新乡故事。”

时代印记:镜头里的新乡变迁

  参观牛子祥艺术馆,如同在时光隧道中穿行。他的照片构成了新乡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全景图谱。他不仅记录重大事件、重要节点,更将大量镜头对准了普通市民: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主妇、公园里晨练的老人、街头追逐嬉戏的孩童......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瞬间,共同拼接出城市最真实、最动人的面貌。

  “我的相机,就像我的眼睛,我看到的,就是新乡一步步走来的路。”牛子祥动情地说,“我很幸运,成为一名记者,能用这种方式,陪伴我的城市一起成长。”

  新乡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石彤说:“牛子祥老师是新乡摄影界奠基人、一面旗帜,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他数十年如一日,用镜头深情记录新乡的发展变迁与风土人情,作品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不仅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斩获佳绩,更成为定格时代记忆的珍贵文献。牛老师始终热心扶持后辈,毫无保留地分享技艺与经验,为新乡乃至河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摄影人才。他谦逊低调、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以及扎根生活、心系人民的艺术情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记者感言:永不褪色的底片

  从青丝到白发,从暗房到数码,改变的是时光与技术,不变的是牛子祥老师那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他用镜头记录时代,用光影温暖人心,用奉献传递薪火。

  在记者节来临之际,这位新闻战线老兵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后来者的路。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媒体形态如何演进,新闻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是作品最深厚的底色、事业最坚实的根基。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