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志松
8月18日,红旗区关帝庙历史文化街,新乡市雨花敬老家园的小院里饭菜飘香。数十位老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免费午餐,唠着家常,笑声不断。
雨花敬老家园由李心明等爱心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从2017年到现在整整8年,已经为孤寡、残疾和困难老人送出了393204份热乎饭。
厨房里,三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是“顶梁柱”。82岁的王保珍,80岁的范桂兰、李桂莲,每天天不亮就准时来这里“上班”,择菜、蒸馍、包包子,刮风下雨都没落下过。“她们自己也是需要人照顾的年纪了,却还想着照顾更老的。”说起她们,李心明的声音有点哽咽。
鑫通超市的曹增学经理,家里老伴儿患病需要照顾,可他依然一次次往这儿送米面油,说只要这“家”开着,他就一直送下去。有时,他还带着老伴儿做的辣酱来给大家添个味儿。
采访当天,园长李心明的手机收到了一笔1000元的微信转账。“李园长,快中秋节了,略表心意。”捐款人是李文青。李心明说,像李文青这样默默支持他们的好心人还有很多,有的远在北京、宁夏,甚至都没见过面。经常捐款捐物的还有新乡市红十字会、民建新乡市委、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8年来,雨花敬老家园能撑下来,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靠着社会各界的爱心,你捐一点米,我捐一点油,涓涓细流汇成了河。
90多岁的秦老汉带着60多岁的儿子,几乎天天都来。每天开饭前,总能看到他们默默地把凳子摆好,有时还会帮着择菜。
说起创办的初衷,曾经做教育工作的李心明坦言:“就是看着老人做饭难、买菜难、缺少陪伴,想让那些缺少照顾的老人们聚到一起,吃上一口热乎饭,也能互相做个伴儿。”
在这里用餐的,从最初的二三十人,到最多时的一百五六十人。老人们聚在一起,不只是吃饭。还念《弟子规》,看红色纪录片、唱革命歌曲、讲孝道。
变化在悄然发生。“有的老人以前爱生气,现在心气顺了,家里也和美了,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李心明笑着说。
丰乐里的马长凤今年68岁。18年前丈夫去世,孩子在外,日子过得孤苦,常常抹眼泪,还得过脑瘤。自从到了雨花敬老家园,笑容渐渐回到了脸上。
8年的坚持,结出了硕果。雨花敬老家园不仅获得了“新乡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二等奖”“河南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二等奖”等荣誉,李心明也被评为2025年度红旗区“出彩红旗人”。
尽管获得各种荣誉,但在李心明心里,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看到像秦家父子、马大娘这样的转变,看到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的温暖循环,比任何奖状都珍贵。
眼下,她最大的心愿是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室内场所做食堂:“让老人们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都能在屋里吃上口热乎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