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志松 通讯员申欢欢)5月14日,红旗区向阳小学少先队员怀揣着对科学的向往与崇敬,踏入河南科技学院试验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禾苗’向光匠心传承”红领巾寻访活动。在全国先进工作者欧行奇教授的引领下,少先队员们穿梭于金色麦浪之间,聆听育种故事,触摸科技温度。
现场,欧教授化身田间的“播种者”,俯身亲自示范如何观察小麦性状。欧教授一边说着,一边手把手教孩子们观察麦穗结构。
在“小小育种家”实践环节,队员们迅速分组,化身为严谨的“科研小能手”,在麦田中仔细筛选具有“高产抗逆”特征的麦株。“原来选育良种就像寻找‘麦田里的学霸’!”队员刘奕萱充满童趣的比喻,让原本严肃的科研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在田间休息区,欧教授指着新型播种机,娓娓道来农业科技的变迁史。“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到如今‘智慧农业’的蓬勃发展,时代在变,但科研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从未改变。”他特别提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百农207”品种,言语间满是自豪与欣慰,“当看到农民捧着金灿灿的麦粒露出灿烂的笑容,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当被问及退休后为何仍坚守科研一线时,教授深情地轻抚麦穗,目光坚定而温暖:“麦子一季季轮回,农业科研需要经验的积累,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队员高朗深受触动,他动情地说:“原来每一粒粮食背后都凝聚着科学家无数的汗水,我要学习欧爷爷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
队员们还将精心创作的画作《金色麦田》赠送给欧教授。这幅画作不仅是孩子们对欧教授的敬意与祝福,更寄托着他们对农业科技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场沉浸式寻访活动,不仅让少先队员领略了农业科技的独特魅力,更通过科学家的言传身教,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想信念深植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