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情愿”到“放不下” ——驻村第一书记王自新的故事

2025-05-13 15:40:33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王自新(左)给村民送衣物

□记者刘志松

  在封丘县王村乡前赵寨村,村民们提起市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王自新,总是赞不绝口,言语间满是感激。立夏时节,田野里到处孕育着丰收和希望,带着好奇与敬意,记者走进前赵寨村,探寻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

  初见王自新,他皮肤黝黑,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温和。谈及7年前初到前赵寨村的情景,王自新坦诚地告诉记者:“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不情愿来的。在市里上班,工作按部就班,相对舒适、轻松。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可谁能想到,这一驻就是7年。”

  刚驻村那会儿,王自新对农村工作并不熟悉,环境陌生,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他也曾多次想回市里上班。但由于局里一时选不出合适的接替人选,再加上他性格随和、好说话,这一留,便开启了他与前赵寨村的不解之缘。

  “这7年,真的有太多酸甜苦辣了。”王自新感慨道。2018年刚驻村那一年,面对全村1200口人、53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家访统计,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心中多少有些怨言,但当看到为村民办的实事得到肯定时,又觉得一切都值得。他忘不了一次次挨家挨户防止返贫动态排查,仔细询问每一户家庭情况;忘不了一个个打电话核实务工人员信息,督促申报务工奖补;忘不了动员脱贫户办理小额贷款,经济扶贫分红时他们露出的笑脸;忘不了微信群里动员群众整治环境卫生,一遍遍苦口婆心的劝说;更忘不了街坊邻居热情地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水果,那一份份朴实的情谊。

  在改善村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王自新和工作队不遗余力。每年工作队都会拿出1万多元支持村里工作。2017年,新村委会建成,工作队又拿出1.7万元配齐空调、办公桌椅。2018年年初,他积极向市市场监管局申请2万元资金,为村里安装了87盏路灯,让夜晚的村庄亮了起来。前赵寨村作为“美丽乡村”示范单位,工作队又出资8万元为村里街道安装减速带,修建村游园、广场和形象宣传墙等,先后为村里配齐8套机井的潜水泵灌溉设施,解决了村民浇地难题。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工作队还为村锣鼓队购买表演服装。2022年,在“春蕾计划”行动中,他为8名贫困女童争取到7600元救助帮扶资金。2024年年初,他申报20万元项目资金安装127盏太阳能路灯,每年为村里节约电费1.6万元。村里申报扶贫资金重新铺设街道、修建下水道资金不够,他协调企业赞助4.5万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王自新主动当起村民的“送货员”“调解员”。他帮助村民卖苹果、大蒜、红薯、粉条、蔬菜,自己倒贴油钱,只为帮村民增加收入。村民家中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村民家中失火,他冲进厨房抢出液化气罐,带头捐款。看到村民生活困难,他不仅送上衣物,还动员帮扶人捐助家具。村里两口子感情纠纷、婆媳矛盾也都愿找他这个“城里人”说道说道评评理。他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7年来,王自新早已融入前赵寨村,成为村里的一员。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让他难以割舍。

  从“不情愿”到“放不下”,王自新用7年的时光,书写了一段动人的帮扶故事,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在前赵寨村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