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志松通讯员郑国敏于浩翔
在牧野区牧野镇尚庄村,提起杨红的名字,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5年前,大学毕业的她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成为村“两委”班子里的一员。当时恰逢村农家书屋面临升级改造,村“两委”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和书打交道,杨红这个“文化人”再合适不过。从此她便开始了农家书屋专管员的工作。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尚庄村农家书屋已经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模范标杆。
她是专管员,也是“护书人”
每天8时,杨红准时打开农家书屋,通风换气,清洁洒扫,将归还的书籍按编号顺序摆放平整,有折痕的将其抚平,有破损的将其粘好......在她的悉心打理下,书屋整洁有序。有村民上门借书,她会主动推荐、介绍,减少了他们挑选的时间。看着村民满意地捧书离去,她总是微笑着说:“这就是我每天的工作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春天,上级要求将农家书屋的书籍进行分类编号录入电脑,方便管理。然而这项工作没有先例,一切需从零开始。尚庄村农家书屋藏书3000余册,工作量巨大,各个环节琐碎又相互牵引,稍有不慎就得推倒重来。镇宣传办工作人员找到杨红,希望她能率先完成这项工作,给各村农家书屋“打个样儿”。她点点头,二话不说将自己埋在“书山”里,连续工作了半个月,规整、分类、编号、贴标......最终拿出了一份上级单位“明白人”都找不出一点毛病的“满分答卷”。为此,区委宣传部专门组织全区镇办农家书屋专管员到尚庄村观摩学习。杨红向大家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事无巨细地交代流程,甚至面对邻村专管员的求助,亲自登门“手把手”指导。
她是“杨妈妈”,也是“播种者”
“杨妈妈会给我们讲故事,带我们写作业、玩游戏、做手工。”小朋友欢欢说。
在尚庄村,像欢欢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有的因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看,有的因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辅导孩子有心无力。但家长们并不会为此发愁,因为每天放学后,孩子们都自动聚集到农家书屋,他们的“杨妈妈”早已为他们打扫好书桌,开启好空调,准备好热水。孩子们自觉做功课、阅读课外书,遇到困惑的时候,杨红总会耐心帮他们解决问题。
杨红深知孩子们是乡村未来的希望,所以她把农家书屋变成“乡村里的少年宫”。她在农家书屋开展了假期安全教育、孝德文化讲座、书法绘画培训、红色传承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她还创办“少儿课堂”,讲解国学经典,评选“优秀读者”,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
她是“传承人”,更是发扬者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杨红始终将弘扬传统文化视为自己的使命。她在农家书屋里设立了推荐书目表,其中包含大量关于民俗、戏曲、手工艺等方面的书籍。每逢传统节日,杨红都会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春节时,她组织村民写春联、剪窗花;端午节时,她带领大家编织五彩绳;七夕节,她组织青少年学习传统漆扇技艺;中秋节,制作非遗纸艺灯笼;重阳节,弘扬敬老爱老美德,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杨红用热情和奉献,将尚庄村的农家书屋打造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杨红用实际行动证明,文化的力量可以改变乡村,点亮未来。